視神經交叉

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它從視乳頭起,至視交叉前膝止,全長42~50mm。按其部位可分為眼內段、眶內段、管內段和顱內段四部分。

視神經交叉(optic chiasm)

什麼是視神經?

眼內段是從視乳頭開始,神經纖維穿過鞏膜篩板為止的一段,這一段神經纖維處於眼球之內,故名。它長約1mm左右。眶內段從鞏膜篩板之外起,至顱骨視神經管,長約30mm,呈“S”型,以利於眼球的轉動。因位於眼眶之內而得名。管內段則是神經纖維通過顱骨視神經管的部分,長約6~10mm。顱內段則是指視神經出視神經管後進入顱內至視交叉前膝的部分,長約10mm。

視神經相關疾病分類

一、視神經炎:泛指視神經的炎症、蛻變及脫髓鞘等病。因病變部位不同,分為球內段的視乳頭炎及球後視神經炎,前者多見於兒童,後者多見於青壯年。大多為單側性。表現為視力急劇下降,閃光感,眼眶痛,特別是眼球轉動時疼痛。兒童視神經炎約半數為雙眼患病,發病急,但預後好,成人視神經炎雙眼累及率較低。
二、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為供應視盤篩板前區及篩板區的睫狀後血管的小分支發生缺血,致使供應區發生局部梗塞。是以突然視力減退、視盤水腫及特徵性視野缺損(與生理盲點相連的扇形缺損)為特點的一組綜合徵。後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由於缺乏病理證實,多為推測,故不贅述。
三、視神經萎縮: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其軸突發生病變(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引起的軸突變性。臨床上,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此病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四、視神經腫瘤:不多見,臨床表現為眼球突出及視力逐漸減退。主要有視神經膠質瘤及視神經腦膜瘤兩種。前者多見於10歲以內兒童;成人少見,且發生於成人者多為惡性。後者多見於30歲以上的成人,女性多於男性,雖為良性腫瘤,但易復發;而發生於兒童者多為惡性。視神經腫瘤可手術切除。發生於視盤上的腫瘤少見,如視乳頭血管瘤及黑色素細胞瘤。前者可能為vonHippel-Lindau病的眼部表現;後者為視盤上的黑色腫塊,發展極慢,為良性腫瘤,對視功能多無明顯影響。

什麼是視神經交叉?

兩側視神經交叉的地方,位於顱中凹蝶鞍的前上方。來自兩眼視網膜內(鼻)側半部的纖維交叉,而來自兩眼視網膜外(顳)側半部的纖維不交叉。因此,視交叉後面的視束中,含有來自兩眼視網膜同向半部的纖維,例如右側視束由兩眼視網膜右側半部(右眼顳側和左眼鼻側)的纖維所組成。視交叉呈長方形,是一12×8×2~5mm的神經組織,在這裡來自視網膜鼻側部的神經經交叉後至對側,即來自左眼的神經纖維轉至右側,而右側的神經纖維轉至左側。來自顳側的神經纖維則不交叉。經過視交叉後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視神經束稱為視束,長約4~5cm,開始時視束呈圓形束,以後逐漸成為扁圓柱狀。外側膝狀體屬於間腦的一部分。外觀如馬鞍狀,視路的周圍神經元在此終止,而中樞神經元則從此開始。每一個外側膝狀體大約有100萬個膝神經細胞,與視神經和視束內的神經纖維數目大致相同。從外側膝狀體至枕葉皮質之間的一段,因神經纖維呈扇形散開,故稱為視放射,是由外側膝狀體交換神經元後的新神經纖維組成。視皮質位於兩側大腦半球枕葉皮質後部內側,每側與雙眼同側一半的視網膜相關聯,右側的視皮質與右眼顳側與左眼鼻側視網膜相關,左側的視皮質與左眼顳側與右眼鼻側視網膜相關。視神經纖維最終終止於此,視覺信息在此再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