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永靖回族非常重視文明禮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僅用漢語互相問候,也常用阿拉伯語互致問候。
人文歷史
他們見面互相問候時,通用一種見面語,也叫祝安詞,其全稱問詞是“安色倆目阿來庫木”(音譯),意為“求真主賜你平安”,全稱答詞是“吾阿來庫色倆目”,意為“也求真主賜你平安”。這一禮俗文化源自阿拉伯,據宗教傳說,易卜拉欣及其妻子老來得“聖子”,天使曾預先向他說“色倆目”。此後人們便仿效而行。穆罕默德傳教時期,這一禮俗普遍流行,並被視為一種“聖行”。唐時來華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將這一禮俗帶進了中國,一直流傳至今。回族把祝安詞稱為“色倆目”,致者說“色倆目”(平安、您好),回答者則說“安色倆目”(平安、您也好)。它是回族同胞人使用頻率最高的問候語。道色倆目也有一些習慣,如年青人向年老者道“色倆目”;客人見了主人,客人也致“色倆目”;教民與阿訇相遇,教民先致“色倆目”;出門在外的要向當地留住者先致“色倆目”;男對女先致“色倆目”;少數人對多數先致“色倆目”等等。穆斯林認為道“色倆目”是聖行,是計策之事,須恭敬為之,故在遇到對方赤體沐浴,或在廁所,或正在禮拜時,不說“色倆目”。
回族在道:“色倆目”時,同時還握手。有的回族在互致“色倆目”時,右手置於胸前,身體微微前傾,表示從內心敬重對方,衷心地加以祝願。有的回族在致色倆目時,相互伸出右手相握,左手撫在對方的右臂上,意為關係非常親密。還有的在致“色倆目”時,雙手抱拳或平揚雙手,表示親切莊重。回族男女之間致“色倆目”時,不握手,見到其他不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同胞只握手問好,不說“色倆目”。 回族不僅見面致祝安詞,分別時也互致“色倆目”。一些出門在外的回族,在給長輩和老人通信時,稱呼上寫上“代色倆目問候”。現在回族 重大節日或舉行宗教會議時,有關回族人士講話時,也先道一聲“色倆目”,簡稱“色蘭”,表示對回族民眾的一種親切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