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仲富

覃仲富

諱國寧字仲富號鶴停,為清遠市清城區積善堂覃氏開基始祖,乃宋嘉定時任肇慶府郡伯居黃崗開族始祖之十七世孫,世則公之胤子。 公生於康熙壬申(1692年)十一月二十一,終於乾隆已卯(1760年)八月二十六壽六十八歲,公西寧縣遷居廣州府清遠縣城東十五里靖定鄉龍布都倫洲村居住,大宅坐甲庚兼卯酉宗祠從乙向辛兼卯酉之原。 妣彭氏 羅定州彭公之季女生於康熙庚辰(1700年)八月二十終於乾隆癸已(1773年)十一月初五享壽七十四歲,與公合葬在黃崗嶺牛角灣三腳金星天穴寅山兼艮坤之原。 公生男五女二,長見恭,次見寬,三見信,四見敏 ,五見惠,長女適連水村黃門壻何祥,次女適洲心圩寥門壻英候。(註:見通現)

諱國寧字仲富號鶴停,為清遠市清城區積善堂覃氏開基始祖,其墓誌作者為清乾隆舉人,截選知縣,高要金利鎮都播村覃其聰,乾隆年間從雲浮鬱南落籍清遠倫洲近300年,現後裔男女二千餘人,主要分布在洲心倫洲覃屋村,沙湖向東,向西,沙湖村,翻身村,楊梅村,橫河大有中大角,大地,洲心三街,另外韶關市及石角鎮亦有部份。

積善堂的輩份詩為:庭植三槐茂,堂開五桂英,一門傳孝友,萬國見(通現)文明,家業時修進,宗枝世顯榮,詩書宏善瑞,禮樂耀芳聲。庭字輩即為廣東開族始祖,南宋嘉定年間肇慶府郡伯覃恭祺,進士出身,到肇慶府赴任並落籍於端州河旁村,距今800多年。十二世祖門盛,字廷和,從高要遷往當時羅定西寧縣都城圩(現雲浮鬱南縣城)北八里新村居住。

覃仲富乾隆年間從雲浮鬱南落籍清遠倫洲近300年,現後裔男女二千餘人,主要分布在洲心倫洲覃屋村,沙湖向東,向西,沙湖村,翻身村,楊梅村,橫河大有中大角,大地,洲心三街,另外韶關市及石角鎮亦有部份。

積善堂的輩份詩為:庭植三槐茂,堂開五桂英,一門傳孝友,萬國見(通現)文明,家業時修進,宗枝世顯榮,詩書宏善瑞,禮樂耀芳聲。庭字輩即為廣東開族始祖,南宋嘉定年間肇慶府郡伯覃恭祺,進士出身,到肇慶府赴任並落籍於端州河旁村,距今800多年。十二世祖門盛,字廷和,從高要遷往當時羅定西寧縣都城圩(現雲浮鬱南縣城)北八里新村居住。

國寧字仲富號鶴停,於清朝乾隆年間由現在雲浮鬱南遷往清城區倫洲。但據查證,肇慶方面並無按此詩排輩,應是覃仲富來清城定居後才定!覃仲富流傳很多故事,初到清遠時非常貧窮,別人都看不起他,不讓他定居,他大姐嫁河對面沙應村馮氏,他外甥結婚擺流水席,按風俗舅公應吃頭席,他大姐嫌他窮,一直等到天快黑別人吃完時才輪到,回去倫洲(為北江內河島)時,無船渡江,舊時北江江面窄,俗稱狗跳沆,從上游漂來一隻木箱,覃仲富趴在木箱上漂到了對岸,打開箱後發現裡面為金銀,遂廣置田產及商鋪,並在島上建起十八間大屋及三進祠堂,覃氏遂在清遠倫洲繁衍至今近300年,覃屋村舊稱敦倫里,村前有一水塘應為建村時挖,有一水沆從島東北流入水塘,村北原有榕樹三棵,承昌樓一座,島南面聯屋村原有將軍廟一座,後拆毀,石匾散落田間作橋。村中央祠堂照牆外原有旗桿一座,為光緒舉人肇慶德慶縣覃喬芬立。

推算,其他村的覃氏應為家字輩遷出,從門字輩到國字輩,經五代,從國字輩至家字輩也是五代,古時有五世而遷的講法,況且從其他村覃氏的記憶亦可印正,例如翻身村大房的家柄公,楊梅村大房的家桓公,大有中大角的家衡公等。按此算,遷往外村落籍的覃氏已有近150年,據說最晚遷往沙湖的是解放前的事!

另外清遠市清城區龍塘鎮水湖塱覃氏據當地人說是覃仲富兄弟的後裔,但無從考證!

覃屋村 覃屋村

2016年在祠堂組織過幾次活動,在各地宗親的支持下,籌集到部份資金於新曆10月開始按原樣維修第三進,並於2017年元月底完工,前兩進的維修工作正在籌備當中。前期我們還找過清遠市博物館的人員過來記錄,據知是清城區最古老的祠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