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海》載:韓,姓。唐叔虞之後,晉穆侯之孫,名萬(韓武子),食采於韓,後為韓氏。
韓厥:即韓獻子,韓武子玄孫,晉國卿大夫。晉景公年間,趙盾後人遭滅族之禍,韓厥同情趙家,暗助藏孤。晉景公“謀去故降”,韓厥主張遷都新田。晉景公聽從其意見,遂“夏四月丁丑,遷於新田”。
後於晉悼公年間,韓厥力持趙氏之功,伸趙家之冤,除滅屠岸賈,“孤兒”趙武出為晉卿。韓厥於晉悼公七年卒。
據《平陽府志》記載:“韓獻子故里,城(指新絳)內省元坊”。
韓村(東韓),是曲沃縣清初進士韓宣的故里。韓宣故居以東有其讀書處“宜園”(俗稱書院)。歷史名人學者顧炎武(公元1613年—1682年)抗清失敗後,居陝西華陰縣,不久又來到曲沃,寄居東韓宜園,直到病逝。顧炎武居住宜園期間,完成了名著《日知錄》。清同治五年,曲沃人供其牌位, 配享於朱子祠。
清朝年間人周斯盛,曾留下題詠韓村宜園詩《題韓村進士宣宜園》:
猿鶴非無意,龍蛇自有因。
山川奇字滿,風雨短檠親。
夜靜泉聲近,天寒酒力真。
相期松桂在,莫漫惜閒身。
西韓村原村址在澮河北崖下。原來的村子是個臥牛形:村東上王廟是“牛頭”,村西財神廟是“牛臀部”,西坡“牛尾巴”。
西韓村中間,舊有軒轅黃帝廟,廟大門上有字牌:“軒轅黃帝廟”。此廟於1946年拆毀。
西韓村北,有俗稱“西疙塄”、“北疙塄”的地方,民間俗稱“晉城”(晉國的城牆),現遺址尚存。西疙塄、北疙塄之間,舊有“晉王亭”。此處與南山的冰岩峰成為過去曲沃一景《晉殿懸冰》。
西韓村舊有城牆。有西門、上東門和下東門。據村民王文章、王承緒先生回憶,西城門字牌上寫有“長庚”,下東門字牌上書有“啟明”。
《辭源》載:長庚,金星的別名。亦稱太白、啟明。以金星運行軌道所處方位不同而有長庚、啟明之別。昏見者為長庚,旦見者為啟明。詩.小雅.大東日:“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因此可知,西韓城門上的字牌題詞,是取意日月星辰而來。
西韓素有“西有長庚、東有啟明、南環佳影、北挽崇山”之稱。
西韓村早以張、董二姓氏人家居多。
清光緒年間,西韓村屬曲沃縣楊林里(東韓屬韓河裡);民國十七年西韓屬曲沃縣一區。村里時有39戶,男113丁,女82口,2000年西韓村有173戶,694口人,耕地26.6公頃,人均收入2810元。
1948年前後,西韓與東韓是一個行政村。村長是東韓的張炳吉,副村長是西韓的牛來順。
侯馬第二次解放後,於1948年實行了土改。西韓的土改工作隊員是一衛姓的幹部。
因地下水位升高,宅基潮濕,從1964年開始,西韓村民逐步從崖下遷至現村址。第一個遷居的是村民王文章家。
1970年,西韓村460畝棉田喜獲豐收。平均畝產皮棉198.2斤,創山西省棉花大面積畝產最高紀錄。
王懋:西韓村人,1933年生,1948年參軍南下。曾任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長,後任成都市某區區委書記。九十年代中期離休。
西韓村黨支部、村委會,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好形勢下,積極改善水利條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主導產業和潛力產品,繼續引導村民發展蔬菜種植業、運輸業、養殖業,興建瓷磚、壁畫廠等,現在村里計畫實施管灌工程,並開始試種紅地球葡萄和大蒜,進一步開闢新的致富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