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村

鳳城村

鳳城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鳳城鄉,北鄰大運公路,南鄰城小村,東與曲沃縣界相接,是鳳城鄉政府所在地,是侯馬市的“東大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鳳城村建於春秋晉國都城絳中,相傳有鳳鳴於此地,故得名鳳城村。2000年,鳳城村有572戶,2289口人,耕地183.67公頃,人均收入3526元。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深入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活動,社會風氣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黨支部、村委會籌資20餘萬元,發動村民修道路,栽樹木花草,安裝路燈等,使村容村貌大為改觀。2000年,又投資幾十萬元,在村里建了“農民娛樂園”,成為村民多功能的娛樂活動中心。由於鳳城村的雙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鳳城村自1995年以來,連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稱號,1999年被地委、行署授予“文明村”稱號,鳳城村黨支部被地委授予“紅旗黨支部”稱號。由於鳳城村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1999年省教委及國家教委藝術司,在鳳城學校召開了教育工作現場會。對鳳城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歷史人文

鳳城村 鳳城村

又據歷史記載,鳳城一帶為古晉都絳遺址。當時這裡專門修建城堡宮室,供皇宮后妃居住。因此叫做鳳城。《史記.晉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成師於曲沃。”曲沃為晉都曲沃邑,別稱“沃國”。其古城遺址在今曲沃西南鳳城,東、西韓村一帶。晉國成、厲、靖、厘、獻五侯國都在此。明嘉靖曲沃縣誌,記載有臨城裡:“曲沃縣城西南十里,以臨晉城。”故名臨城(即林城)。文中所說的“晉城”即指《史記.晉世家》中所說的晉城曲沃邑古城遺址。鳳城村在清光緒六年屬曲沃縣楊林里;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一區。村裡有117戶,男305丁,女242口;據當地人講,鳳城村象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村里原有東堡、西堡是鳳凰的兩個翅膀。村里怕鳳凰飛走,就在鳳翅上分別壓了兩塊黑亮的大青石。風城村東南角的大路旁,至今還保存著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東堡人合建的一面照壁。照壁後面有建照壁的碑記。照壁兩旁原來各有一株大槐樹,現今村里上年紀的人還曾見過。鳳城村南有南寺。明成化年間。村里釘盤碗的工匠吉善友,行善積德,遇雨雪天,取藏糧飼養禽鳥,“性知慧,通三昧,”無疾而終。卒後人們將其神化,俗稱“佛爺爺”,塑其象供於南寺內。傳說吉善友殯葬之時,群鳥翔於墓上。吉口中生出兩朵金蓮花。後敕封其為“光天王佛”。其墓葬在鳳城鄉政府所在地北面的圍脖墳處。鳳城村現以喬姓、邊姓、李姓者居多。

社會經濟

鳳城村 鳳城村

鳳城村黨支部、村委會,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好形勢下,在物質文明建設中,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1998年投資85萬元,建設高灌站,整修防滲渠道12800餘米,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支持、鼓勵村民大力發展個體企業,村里現有石膏廠、天花板浮雕廠、予制廠、保溫材料廠等,共有10個類型的幾十個小型個體企業。村里經營商業、服務業、運輸業、建築業的村民為數眾多,全村在企業和第三產業的村民占到勞動力的60%,鳳城村已成為我市人均收入較高的農村之一。村委會班子始終把發展經濟放在第一位。他們籌資16萬元,修繕防滲渠道2300米,保障大旱時節能澆上水。村委多方籌資,個人墊資,投入200餘萬元,把村里6條主幹街道,長5200米的路面全部水泥硬化,全部配套排水設施。還多次邀請市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講座、培訓,引導農民轉變觀念,調整農業結構。村里還發展蘆筍種植200餘畝,核桃300餘畝,養殖家禽20000餘尾,種植食用菌60餘畝。同時大力扶持發展二三產業,使村裡的經營門店達到83個,運輸車輛100餘輛,物流中心5所,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

文明建設

鳳城村 鳳城村

科技興村,繁榮文化,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王海運一班人時時惦記在心。由國家、地方政府和村集體投資90萬元,建了一座包括圖書館、文體室等設施的村級文化站,現主體工程已完成。“鳳城村老年協會”專門協調處理老年人日常問題。每年“重陽節”,村委會為全村200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舉行“聯誼會”,每人發放100元現金和副食、拐杖等慰問品。村委會注重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年初,村民普遍反映高灌澆地電價過高。王海運認真調查核實,召集村委會研究決定,把高灌電價由原來的每小時62元降至42元,村民十分滿意。村民要求改善學校取暖條件,村委就投資9萬餘元,給學校教室全部按上了暖氣。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三個文明一齊抓,精神文明不放鬆,使精神文明之花越開越艷。多次被臨汾市委、侯馬市委授予“先進文化大院”、“文明村”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