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車格莊

1980年,糧食畝產提高到250公斤,總產20萬公斤。 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7人。 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

大事記

1941年榆山大會戰開始,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8年本村合作社(村社)成立。
1973年集體投資5萬元,修建村後第一口大口井。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投資2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
1997年投資25萬元,修建自來水井及蓄水池,村民用上自來水。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0公斤,總產9.6萬公斤。1980年,糧食畝產提高到250公斤,總產20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3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608公斤,總產29.08萬公斤。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166萬元,其中農業125萬元,畜牧養殖業41萬元。
第二產業本村第二產業薄弱。1975-1980年,村裡有一個十幾人的建築隊,除給本村蓋房外,還到其它地方承包工程。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38人,收入37萬元,其中工業14萬元,建築業23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村黨支部引導民眾發展第三產業,先後發展起修理部、商店等項目。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8人,收入13萬元,其中運輸業3萬元,商飲業6萬元,服務業4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2年,成立西車格莊國小,時有學生10人。改革開放後,教育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6人。村民有5人獲得技術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40公斤左右。解放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達到300公斤。2002年,人均占有糧食450公斤,人均存款餘額22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60輛、機車20輛、電話30部、彩電80台,電冰櫃10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本村只有20多戶,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1986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2000年,在村前規劃45戶、180間新房區;投資3萬元,修起長200米、寬15米的村路。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提高到19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1月,孫鳳儀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孫鳳儀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7人。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19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孫鳳儀、孫鳳太、孫鳳高、孫鳳仁、孫常慶、孫建清、孫常會、孫常忠、叢振義、孫學茂、孫忠德、孫學軍。其間,1994年3月至1997年3月,孫學華主持黨支部工作。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孫鳳陽、孫德陽、孫鳳太、孫鳳高、孫常會、孫鳳仁、叢振儀、孫學慶、孫學華、孫學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