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7/f27/nBnauM3X3YTN4AzN4gDNwIjM4QTM2EzM2UTOzQTNwAzMxAzL4Q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地理環境
範圍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7/997/nBnauM3X4QTO2QDOwcDM4MTOyUTM4kDM0IDMxADMwAzMxAzL3A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地貌
“羌塘”為藏語,意為“北方曠野”,在地理上沒有嚴格的界限,泛指藏北高原內流水系的連片地域,面積約為70萬平方公里。這裡地處“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植被稀少,交通不便,人跡罕至,北羌塘歷來有“無人區”之稱。羌塘四周海拔5000-7000米的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環繞,保存了獨特的高寒生態系統,內部地勢平緩開闊,源泊星羅棋布,高寒草原生物生長量雖低,但面積廣大,食物仍較充足,加上冰雪融化,眾多的河流及鹽湖又為野生動物提供了飲水和食鹽。
湖泊
羌塘自然保護區湖泊面積的總和超過兩萬五千平方公里,是中國湖泊總面積的25%,也是世界上湖泊數量最多、湖面最高的高原湖區。據統計,羌塘境內有近500個面積超過1km²的湖泊和300多個面積超過5km²的湖泊,其中比較大的湖泊有納木錯(1920km²)、色林錯(1640km²)、扎日南木錯(1023km²)等,這些湖的湖面均超過1000km²。
冰川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c/f95/nBnauM3X4YzN4ETOxcDM4MTOyUTM4kDM0IDMxADMwAzMxAzL3A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總之,羌塘的 冰川、 雪山、河流以及眾多高原植物為生活在這裡的藏族牧民和高原野生動物提供著生存所需的能量和空間。
氣候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寒冷而乾燥,空氣稀薄,自然環境嚴酷。氣溫的年日變化大。其年平均氣溫大都在0℃以下,高原的西北邊緣屬寒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可低達-6℃以下。南羌塘海拔4200-5000米亞寒帶地區,最暖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6~10℃,局部地區可達12℃;北羌塘海拔5000米以上的寒帶地區為3~6℃,最冷月平均氣溫都在-10℃以下。暖季的日最低氣溫可達-1~-18℃,年均降水量50~300毫米,其中80%以上集中於6~9月,乾濕季分明,但多為雪、霰、雹等固態降水形式。
光照條件充足,全年日照時數2800~340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值在836千焦耳/平方厘米以上,遠超過同緯度地區。但高原地面反射率高達40%以上,地面實際所獲太陽輻射能量並不多。
羌塘草原冬春多大風,高原風力強,頻度高,在黑(河)——阿(里)公路沿線的大風帶,年均大於17米/秒的大風日數約200天。如改則≥17米/秒的大風日數平均每年有200天之多。
自然資源
植物
羌塘地區的植被類型比較簡單,以高原高寒荒漠草原為主。種子植物有近500種,其中的50多種是藥用植物。由於海拔的高度和惡劣的氣候條件,這裡的植被和植物極其脆弱,一旦受到迫害就無法恢復或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保護區的低海拔水草豐美。但保護區內植物種類不豐富,而且生長期很短。一些種類,如:紅景天,需要在短短几十天內就完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的生命過程,然後轉入休眠期。紅景天指景天科紅景天屬的一類植物,這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90多種,主要分布北半球海拔3000-5600米的高山碎石帶、溝谷水邊、河灘濕地、高寒地帶等處。而我國有70多種,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山地分布約50種。因此,青藏高原是紅景天屬植物的集中分布區。紅景天植物是根莖木質化了的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或小半灌木,枝葉密集,成叢生長,通常被稱為墊狀植物。紅景天的高度多在5-30cm,葉為肉質葉,葉的氣孔白天關閉而夜間開放,有利於在乾旱環境下生存。
紅景天中的不少種類植株呈現紅色,分外鮮艷。特別是在其生長的後期,經霜打以後,會變得火紅火紅的,與藍天白雲和高原雪被相映成趣,自成一景。
動物
![羌塘自然保護區——動物](/img/8/f05/nBnauM3X1ADM2IzM0gDNwIjM4QTM2EzM2UTOzQTNwAzMxAzL4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藏野驢
青藏高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形酷似驢、馬雜交而產的騾子,因尾稍似馬尾,所以有人又稱其為“野馬”。該物中為高原型動物,棲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帶、營群居生活,對寒冷、日曬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多半由5、6頭組成小群,大的群體在10數頭,最大群體可達上百頭,小群由一頭雄驢率領,營游移生活。
藏羚羊
在羌塘嚴酷的自然環境下,有7萬多隻藏羚羊在這裡生存繁衍。每年4-6月,母羚們離開雄羚,匯集成成千上萬隻的巨大群體沿著準確而漫長的路線向北遷徙上千里,深入崑崙山和可可西里地區產羔,7月份又原路返回水草相對豐盛的羌塘南部。
野氂牛
極耐寒動物,生活于海拔5000-6000米的山地,個體高大,體重可達1噸,性情兇猛。體側下方、胸腹部及腿部都有一層又長又密的毛被,體毛一般長達40多厘米,尤其是腹部的毛常常垂及地面,起到了極好保溫作用。公牛長有一副粗壯的犄角,角長可達1米,角基粗45 cm左右,兩角端部向內靠攏且十分尖銳,它是防禦天敵的銳利武器。
保護開發
管理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4/1e4/nBnauM3X0EjM3UDOycDM4MTOyUTM4kDM0IDMxADMwAzMxAzL3A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那曲地區林業局還在保護區內推行野生動物保護行政領導責任制,初步建立了以鄉村為基本單位,形成自下而上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體系,交通、通訊、辦公、生活條件和反盜獵裝備等方面日趨完善。此外,還整合各種資源,加強與青海新疆和阿里地區合作,開展“綠盾行動”、“高原二號行動”、“春蕾行動”、“候鳥行動”、“藏羚羊保護專項行動”、“綠箭一號行動”等一系列整治活動。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異常,野生動物疫情不斷加劇。為了有效監測和防控野生動物疫病發生,有關部門先後建立了4個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67個野生動物監測點,為野生動物遷徙和繁衍提供保障。
2017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爾金山和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發布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隨意進入保護區開展非法穿越活動。
2018年6月,全鄉262戶1102名牧民民眾全部搬出後,萬餘畝草場的圍欄將全部拆除,為藏羚羊遷徙讓路。
開發
羌塘自然保護區有著極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獨特的荒漠自然景觀、原生態的人文景觀和多學科的科學研究價值對發展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保護區距那曲鎮580公里,離109國道600公里,從那曲出發,乘車途經班戈進入保護區腹地,全程為砂石路。開發羌塘自然保護區特種旅遊資源,有條件的地方適當開闢一些旅遊類產業,既可以讓外界加深對自然保護區的了解,又能夠增加旅遊收入,同時還可能獲得國際上的資助,以便更好地保護這裡的野生動物。
地位價值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青藏高原的核心和主體,是野生動物最集中的地區,是最具高原生態特徵的生態地理單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這裡有成千上萬的高原獨有野生動植物。同時,是藏族最古老的象雄文化的發源地,還是長江、湄公河、 薩爾溫江、 黃河等亞洲主要河流的發源地。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被列為西藏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優先地區,也被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優先保護生態系統重點區域名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對保護西藏物種資源多樣性將發揮重要作用。對保存該地區完整的、獨特的高寒生態系統及多種大型有蹄類動物具有世界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