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濱江區西興街道在浙江杭州市蕭山區西北。初名固陵,六朝名西陵,五代吳越改今名。宋置鎮,清廢,習慣上仍稱鎮。地當錢塘江渡口,隔岸與杭州相對,又為浙東運河起點,水陸交通便利。古代在此設渡置驛,為商旅聚集之地。元、明、清又置有鹽場。今仍為浙贛鐵路線上重要的商業市鎮。
1996年,經省政府批准,從5月1日起,當時的蕭山市浦沿、長河、西興三鎮劃給杭州市西湖區(後單獨建為濱江區)。5月24日,西興鎮的東湖、杜湖、湖頭陳三村仍歸蕭山市,屬城廂鎮。區劃調整前,蕭山市地域面積為1492.26平方千米,三鎮劃出面積為72.04平方千米,占全市的4.8%,調整後全市實有地域面積為1420.22平方千米。蕭山四至為:東界紹興縣。西界富陽市和濱江區。南與諸暨市分界。西北界杭州市濱江區。北界江乾區、餘杭區和海寧市。
西興老街
千年古鎮西興,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自板橋至鐵嶺關,長約1500米,寬1.6米至2.5米,與浙東運河平行,舊時坊肆櫛比,商賈雲集。店鋪以二層樓屋為主,前店後河,踏步接橋。建於明清時期的屋子橋、倉橋(已改建)、資福橋等古橋橫跨運河,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黛瓦街巷,典型的江南古鎮特色。
交通要道
西興自古繁華。老街依江臨水,又扼幹道要衝,占據交通之利。2500年前,這裡為錢塘江古渡,是南北人員往來、東西貨物交易的重要“渡津”,設有固陵驛,為越國都城會稽至吳國都城姑蘇的必經之地,車馬馳奔,舟楫川流,成為“蕭山最古老的集市”。西晉時,這裡是浙東運河的起點,成為溝通南北、連線兩浙的交通樞紐,朝廷官吏、商賈文士往來不絕,東西物資在此吞吐,街市興旺。
到了唐代,西興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入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弔古賞景、觀潮吟詩,多匯於此。民國《蕭山縣誌稿》稱:西興“據錢塘要衝,兩浙往來一都會。”五代時,西陵設鎮,因是邊防要地,故設捍江營,有500餘人守衛。宋室南渡以後,西興、長河與京城臨安(杭州)隔江相望,大批北方人口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動了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製造作坊
西興街上,製造作坊林立,打鐵作、篾刀作、油漆作、箍桶作、裁縫作、豆腐作、香燭作、冥作等行業生意興隆。各種車擔浮鋪穿梭於弄巷之中,喧鬧不絕,街市繁榮而民殷物豐。元代蕭山學官趙子漸這樣描述道:“西陵通南北之商,古驛候往來之使;亭灶課煮海之程,鄉民羨湘湖之利,或蠶絲以資生,或力田以輸賦”(《蕭山賦》),一派水鄉的繁盛景象。
到了明代,商品經濟開始繁榮,大量的農產品被加工製造成商品,西興一度成為茶葉、菸葉、土布、海鹽等商品的集散地,官府在此設鹽課司,向鹽商徵稅,成為“浙東第一關隘”。蕭山縣令王世顯這樣評價道:“西興,浙東首地,寧紹台之襟喉,東南一都會也。士民絡繹、舟車輻輳無虛日。”(《西興茶亭碑記》)清朝前期,康乾南巡,浙東運河得到大規模的疏浚與整治。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紹興祭禹,歸途駐蹕西興;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紹興祭禹,途經西興,詩吟《西興》。這些,客觀上也促進了西興的經濟繁榮和發展。清末民初,隨著近代資本的發展,西興老街成為浙東地區著名的活水碼頭。1903年,杭州—西興—蕭山—紹興電話開通,有中轉貨物的過塘行六七十家,拉客運輸的黃包車(人力車)500餘輛,茶店32家,大小店鋪近200家,其中傅孟芳、田記成等16家的花米菸葉地貨行初具規模;趙順昌、悅昌、潘正大等12家的南貨店貨源充足;大來、楊永和諸家的棉百店,頗有經營特色;汪德義、王恆裕的酒醬店,裕豐、徐錦昌的油燭店,延春堂、萬壽山的國藥店等等享譽四鄉。
此外,酒店、飯店、旅店、小吃店隔街相望。每日清晨,四鄉農民進市交易,湖頭陳的魚蝦螺螄,沙地上的土布竹筍、箬帽、菊花、諸山的橘子、楊梅等水果,琳琅滿目,充盈街市,時人謂之“萬商雲集,市容繁華”,是西興的鼎盛時期。
西興燈籠
西興沿江多風,客商投宿,夜間需要照明用具,“西興燈籠”便應運而生,一到晚上,滿街燈籠高掛,若“天上的街市”一般。以後,“西興燈籠”暢銷省內外各地,做燈籠成為一種行業。
民國《蕭山縣誌稿》載:“燈籠,西興相近各村婦女皆以此為生,有廣殼、香圓、單絲、雙絲、方圓、大小便行諸品,通銷全省。”2007年,西興竹編燈籠已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興燈籠將重放異彩。浙東運河的興衰,就是西興的興衰。
民國十五年(1926)二月,蕭紹公路(蕭山至紹興)通車;民國二十年(1931)七月,杭江鐵路(江邊碼頭至諸暨)通車;民國二十六年(1937)九月,錢江大橋鐵路層通車;同年十一月,蕭甬鐵路(蕭山至曹娥)通車。汽車、火車的開通,首先受到衝擊的,便是浙東運河的運輸業,貨、客運輸日趨減少,過塘行門前冷落,與之相應的茶坊酒肆、飯店旅館少人問津。
1940年,日寇占領西興,商民大多轉移,店鋪相繼歇業、倒閉,浙東運河幾乎封航。抗戰勝利後,雖菸葉、棉花、米、南貨、油燭等業恢復較快,龔耀記、童炳記香菸業一度號稱“西興煙王”,但隨著運河功能的喪失,西興商業雄風不再。浙東運河與西興成為“昨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