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汝陰侯墓

西漢汝陰侯墓

西漢汝陰侯墓,位於安徽省阜陽市區,今阜陽師範學院新校區教學主樓一帶。是漢初排名第八的功臣、太僕夏侯嬰的兒子夏侯灶的夫婦合葬墓。雖然早已遭到盜掘,但是,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尤其是其中的竹簡和漆器,對於研究漢代及先秦的文獻、天文學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其中長期被考古界認定為“不知名漆器”的兩件文物,近日也被考古學家證實是漢代的圭表和赤道式天文測量儀器。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早而且具有確定年代的同類儀器,早於西方1000多年,證明我國在赤道天文觀測方面遙遙領先於歐洲國家。

汝陰侯墓簡介

西漢汝陰侯墓 又稱雙古堆漢墓。位於阜陽市區西南1公里阜陽飛機場西側羅莊村內。封土堆原高20米,東西長約100多米,南北寬70多米,雙頂。1977年7月,阜陽地區博物館會同安徽省文物工作隊和阜陽縣文化局,對墓葬進行發掘清理。根據墓中出土的漆器、銅器上“女陰侯”銘文和“十一年”紀年,對照《史記》、《漢書》,知雙古堆為西漢第二代汝陰侯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

汝陰侯墓歷史淵源

兩墓東西並列,均為長方形積炭木槨墓、單槨單棺,槨室內棺木外劃分為享堂(頭箱)和邊箱幾個部分,便於放置隨葬物品和祭奠禮器。兩墓出土漆、銅、鐵、陶及金、銀器等文物390多件。漆器中最具價值的是六壬栻盤、太乙九宮占盤和二十八宿圓盤,後兩種為中國考古中首次發現。其中長期被考古界認定為“不知名漆器”的兩件文物,被考古學家證實是漢代的圭表和赤道式天文測量儀器。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早而且具有確定年代的同類儀器,早於西方1000多年,證明我國在赤道天文觀測方面遙遙領先於歐洲國家。墓中還出土九千餘片竹簡和三塊木牘,內容包括《蒼頡篇》、《詩經》、《周易》、《年表》等近20種古代文獻。這些文獻中,有許多文字、內容與現存文獻存在差異,為了解這些文獻的傳承、演變提供了有據可查的文物證據。

汝陰侯墓入葬時間明確,隨葬器物品類豐富,為中國漢代考古的分區分期研究和其它專題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