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陶器
【年代】:西漢
【文物原屬】:西漢陶俑,作陪葬器。
【文物現狀】:1969年濟南市無影山出土
【簡介】:
底盤長67厘米,寬47.5厘米,俑高者22.7厘米。
泥質灰陶。塑21人,固定在長方形底座之上,座中央表演者七人,二女子身著紅、白花長衫,翩翩起舞;身著紅袍者,昂面放聲歌唱;二人作拿大頂,一人翻筋斗,一人作“倒挈面戲”。座後側一列七人為伴奏樂隊,吹笙、撫琴、擊鼓、敲鐘、拍長鼓和擊建鼓。雜技、樂舞同台演出。左側四人頭戴環形冠,身著紅袍,拱手而立;右側三人,頭戴冕形冠,身著朱彩黑袍,拱手而立,面前置酒漿二尊,觀賞樂舞雜技表演。
我國雜技藝術起源於先秦,至漢代大盛,稱為百戲,往往在主人宴飲前做樂舞雜技表演,畫像石與畫像磚常常見到,但成組立體陶塑僅見於此。
相關詞條
-
彩繪陶樂舞雜技俑
彩繪陶樂舞雜技俑,出土於濟南市無影山,屬西漢陶器。
特徵 說明 背景介紹 市場價值 參考資料 -
彩繪樂舞雜技俑
這件樂舞雜技俑出土于山東省濟南市無影山的一座西漢古墓中,由長67厘米,寬47.5厘米的長形陶盤和固定在陶盤上的二十多個活靈活現的彩繪陶俑組成。整個樂舞雜...
國寶價值 國寶鑑賞 國寶故事 -
漢代樂舞雜技陶俑
漢代陶塑珍品。1969年山東濟南市郊無影山西漢墓出土。雜技陶俑燒造於一個長方形陶盤上,有二十一人,七人登場表演雜技,姿態生動,其中兩人為女子,穿長袖花衣...
西漢墓隨葬品 特色與收藏 -
百戲俑
“百戲俑”是出土於秦始皇陵9901陪葬坑的陶俑,9901陪葬坑位於秦陵東南部內外城間。所謂“百戲”,是指古代散樂雜技,包括扛鼎、吞刀、爬桿、角牴等,在1...
簡介 相關知識 特徵 考古發現 -
陶俑
,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山東陶樂舞雜技俑、四川陶說唱...簡介 陶俑(南京博物院館藏) 俑的使用是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繼續如生前一樣生活,所以俑真實負載了古代社會的各種信息,對研究古代的輿服制度、軍陣...
簡介 特徵與鑑別 歷史 套用 價值 -
濟南市博物館
鼎鳩 彩繪陶樂舞雜技俑 西漢,底盤長67厘米,寬47.5厘米,俑高者...,供人食用,可以長生不老。 彩繪陶負鼎鳩、負壺鳩、樂舞雜技俑及車馬俑...玉勺、西漢早期墓中出土的“彩繪樂舞雜技陶俑”等均為全國所僅見。唐代石質透...
發展歷史 場館布局 館藏文物 重要活動 管理機構 -
民間藝術
的七音哨最為精緻了,它實際上是燒成的陶製品,造型美觀、花紋講究,渾厚的黑底上...與雕刻不同的創作手法,它們的藝術效果也不同。塑作類藝術還常結合彩繪裝飾方法,在塑形後再施以彩繪,以增加藝術品的欣賞性、象徵性和吉慶祥 ...
名詞釋義 總體概述 玩具之類 染織繡類 塑作藝術 -
危山兵馬俑
主人生活有關的俑坑,三號坑除了石棺與木棺內的零星骸骨外,出土了一些陶壺、陶...的車馬兵俑自南向北排列。從整體看,應是反映漢代顯貴出行的兵、車、馬佇列的形式。坑內各種遺物達四五百件。由於蓋板的倒塌,坑內的車、馬、俑破碎嚴重。坑...
地理位置 發掘物品 其他信息 謎團揭開 -
漢朝文化
歷史年代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天災異變,當時學者常使用這種論調來批評當時朝政 。西漢末年,儒學附會...
歷史年代 地域劃分 類別劃分 影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