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溝里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西溝里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溝里村隸屬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地處丘陵,位於萊城南5公里,高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3公里處。205國道及韓萊公路從村北而過。西臨蓮花河,與安仙村隔河相望,東與東溝里相接,村南靠溝里水庫和桃花嶺。現有居住人口860人,土地200餘畝。 西溝里村明朝中葉王姓遷此建村。後由於世事變化,王姓人他遷。清初李姓遷於此。因在東溝里以西,故名西溝里。今村中有李、張鞏、邵、谷、劉等姓,李姓居多。

史料記載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故事保·西溝里”。民國初年,西溝里屬城區管轄;

西溝里村

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西溝里屬新甫縣汶南區;

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全縣劃為13個區,西溝里村屬汶南區;

1951年後仍為汶南區;1957年10月屬南冶人民公社,西溝里與東溝里、田鋪三村聯合組成一個高級社,後為前進大隊;

1959年2月南冶人民公社撤銷,隸屬高莊人民公社:

1960年4月撤銷高莊人民公社劃歸顏莊人民公社;

1964年5月西溝又回歸高莊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和管理區,改為高莊辦事處南冶鄉(小鄉)管轄;

1985年10月撤處並鄉設鎮,屬南冶鎮;

2001年10月撤銷南冶鎮,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西溝村隸屬高街道辦事處管轄。

西溝村歷史悠久,村民世代在這塊沃土上開拓耕作、繁衍生息、和睦相處。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西溝里村有很多人從事革命,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李守宣1939年入黨,在村中積極開展工作,從事革命宣傳活動,積極宣傳“熱血男兒要保家衛國,抗日救亡,不做亡國奴”的道理,組織村裡的有志青年積極參加抗日隊伍。解放戰爭時期,在村長鞏殿臣、李復貴的帶領下,村民鬥地主,分田地,堅壁清野,異常活躍。“

大動參”時,村中先後有20餘人奔赴戰場,5人為革命捐軀。許多棟樑之才為了追求真理,義無反顧下江南奔邊疆,南征北戰,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解放後參加革命的同志大都成為職位較高的領導幹部。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西溝里村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1953年入初級社,李福貴為社長。村民以土地入股,統一經營,使地盡其力,人盡其能。西溝里人以高漲飽滿的社會主義熱情,投入到生產發展之中。
西溝里人勤儉持家,艱苦創業,安守本分,勤於耕作。_西溝村交通便利,韓萊路、205國道從村北通過,給發展經濟創造了條件。西溝里人頭腦靈活、科技意識強、觀念新、基礎好。改革開放以後,由於水庫占地,所剩耕地人均極少。村兩委鼓勵村民幹個體、謀出路。在村兩委的鼓勵、支持下,全村個體經濟異常活躍。從事運輸、養殖業的占全村勞動的30%。其中養殖業以李念申規模最大,年出籠肉雞l萬隻,鮮蛋3000斤;運輸業李梅憲、鞏現偉、李振生等,經營客運,一輛中巴跑萊鋼線;運輸大戶李振東,經營3輛拖掛。此外從事服務業的占全村勞動力的40 010,尤其李家羊湯已小有名氣,現又在南冶煤礦北門又開一分店,生意紅火。還有石材加工等亦不下百人。在鼓勵支持個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里集體經濟不斷壯大。1985年經村兩委研究決定,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申請建起了西溝村煤礦和粘土礦,吸收了村剩餘勞動力。全村人人有活乾,人人能掙錢,率先步入小康生活。
西溝里人一貫重視文化教育,崇尚禮儀道德,以文育人。

1966年,為建成一處完全國小村民不惜拆了自家豬圈和墳石。

1996年,西溝國小並人辦事處中心國小。村里每年仍拿出2萬餘元,用於學校辦公經費。截至目前共投入十幾萬元用於教育事業。
尊師重教的風尚,促進了村民的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李復華1963年考入曲阜師範學院,是村中第一個大學生。

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村里共有40餘名大專以上畢業生。李景泰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個大學學生,

1978年考入泰安教育學院,現為泰安出版局負責人;李梅瑩現為萊蕪書畫院副院長,是萊蕪乃至山東省享有盛名的畫家,是全國書畫會員;李梅月是泰安礦業學院副教授。
西溝里村開展法德結合、文明理家,全村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尊老愛幼這淳樸的民風讓西溝里村年年受到上級表彰。村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精神生活亦有新的需求。村中有一株十幾米高,樹身周長5米,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槐,村民自覺捐資建起了花壇,緊豎起柵欄,像保護文物一樣把它保護了起來,讓村民在感受生活幸福的同時,也從中體會著世事的變遷。
西溝里村人在素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村兩委帶領下,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齊抓,逐步躍人強村行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