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淀良渚文化木井遺址
井為圓筒形,口徑0.98米,深約2米,用一棵對剖開的大木,中間挖空後對合作井壁,木質已經炭化朽蝕,稍動即碎。 大部分已經破碎,其中一件完整的高頸壺的腹部,刻劃4隻鳥紋,第一隻似正在疾走的駝鳥,細頸前傾,拱背長腿。 第二隻和第四隻是展開雙翅迎面飛來的大鳥。
位於青浦縣朱家角鎮北約1公里,西漾淀解放漁業社的魚塘東壁,1990年11月漁業社排水清理魚塘時發現。井為圓筒形,口徑0.98米,深約2米,用一棵對剖開的大木,中間挖空後對合作井壁,木質已經炭化朽蝕,稍動即碎。井底似鋪木板。沉入井內的器物,都是良渚文化常見的陶器,有黑衣灰陶貫耳壺、高頸壺、細砂紅陶袋足鬹和黑陶實足盉等。大部分已經破碎,其中一件完整的高頸壺的腹部,刻劃4隻鳥紋,第一隻似正在疾走的駝鳥,細頸前傾,拱背長腿。第二隻和第四隻是展開雙翅迎面飛來的大鳥。第三隻為低飛著地的小鳥。刻劃流暢,形象生動,是一幅研究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少見資料。木筒壁水井在中國井史上,是繼馬家浜和崧澤文化土井之後,第一次使用堅固物質作井壁,對於防止井壁坍塌和保持井水清潔,是一項重大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