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晉越窯系青釉燈,高8.6厘米,盤口徑9.4厘米,底徑4.4厘米。中國自西周時開始出現原始青瓷,一直到漢代晚期才逐漸轉變成型,三國時出現最早的成熟青瓷。西晉時,大部分窯場生產的瓷器已經是成熟青瓷了,但是仍然帶有原始青瓷的痕跡,如釉層稀薄,顏色不均勻有色差等。
西晉越窯系青釉燈,高8.6厘米,盤口徑9.4厘米,底徑4.4厘米。 中國自西周時開始出現原始青瓷,一直到漢代晚期才逐漸轉變成型,三國時出現最早的成熟青瓷。 西晉時,大部分窯場生產的瓷器已經是成熟青瓷了,但是仍然帶有原始青瓷的痕跡,如釉層稀薄,顏色不均勻有色差等。
越窯系青釉燈為西晉時期的一件文物。
西晉越窯系青釉燭燈,中有柱,雙面對稱安有一對蘭花型托和套環,底座為一圓形托盤。
簡介中國的古燈文明據考古發現,我國在西漢時期已經有了蠟燭,但一直到晉代才在全國得到普及。其實,蠟燭是用蜂蠟製成的中間有燈芯的柱狀照明器具,一般需要配合燭台才...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谿、寧波等地。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
窯場簡介 歷史沿革 工藝特色 總體特點 真假鑑別越窯青瓷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倍受人們的讚賞和青睞,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點是胎骨較薄,施釉均勻,釉色青翠瑩潤,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
概述 燒制歷程 歷史 造型代表 文化影響西晉越窯青瓷獅形器座,該器物獅形昂首挺胸,四足著地,威武雄狀。
基本信息 相關資料西晉太康八年越窯青瓷罌,西晉時期文物,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信息 相關資料越窯青瓷燒制技藝,浙江省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人為孫邁華梅有華等。
基本信息 總體特點 歷史沿革 補充說明 技藝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