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術風格演變史

《西方美術風格演變史》是2008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柯耐爾。

基本信息

西方美術風格演變史

內容簡介

本書產生於我的美術史教學經歷。我曾想找到一本教科書,它能激發不熟悉這個學科的人從觀看美術品獲得享受,進而理解美術品作為我們文明中富於活力之組成部分所具有的重要價值,但我無法找到這樣一本教科書。這促使我拋開通常的寫作方式,即把每個時期看成獨立的部分,繪畫、雕塑與建築都是分別發展的,而是將西方美術視為一種連續不斷的風格演化過程加以描述。我著力於不同時代美術與建築之間的連續性,以及每一特定時期各種美術相互間的關聯,並儘可能提供與美術發展相關的文學、社會與哲學的背景知識。由於是要強調整體而不是局部,我不得不省略掉許多作品與美術家,有人會覺得我本應該把這些內容包括在內。我的理由就是,我相信一部美術史入門書的主要目的應當是以一種儘可能富於趣味性與知識性的方式構築起一個總體框架,讀者能輕而易舉地把進一步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各種附屬檔案裝配到這個框架上。

紐約市布利爾雷學校的學生與同事對我熱情鼓勵,達特茅斯學院舍曼藝術圖書館的摩利.奧康納爾、讓.希爾、雅尼絲.荷吉斯.狄米克和克勞荻婭.雅切維奇等人也給了我不少幫助。他們無盡的善意與關心使我在研究與寫作的歲月里能堅持下來。

目錄

序言

導論

第一部 古代世界

第一章 觀念的形象化:希臘美術及其背景

第二章 帝國與十字架:羅馬美術與早期基督教美術

第二部 中世紀

第三章 基督教世界的形成:“黑暗年代”的西方美術

第四章 十字軍與朝聖者:羅馬式美術

第五章 作為隱喻的美術:哥德式美術

第六章 喪失綜合:晚期哥德式美術

第三部 文藝復興

第七章 人是萬物的尺度:早期文藝復興

第八章 完整與和諧:盛期文藝復興

第九章 放棄和諧:樣式主義

第十章 專制時代的美術:巴羅克風格

第四部 浪漫主義潮流

第十一章 理性的浪漫主義:從洛可可到新古典主義

第十二章 革命與浪漫主義運動

第五部 現代世界

第十三章 表現當代世界

第十四章 世紀末的浪漫主義者

第十五章 作為先鋒: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現代美術

第十六章 兩次大戰間的美術

第十七章 後期現代美術

年表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觀念的形象化:希臘美術及其背景

古代近東美術

公元前3000年後不久,埃及被統一在中央集權制政府之下,由長期繼任的眾法老中首位法老通過一個組織嚴密的官僚機構實行控制。國家是神權政治,宗教與世俗事務沒有區別。法老被視為是半神,統治著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大多數倖存的古埃及美術品都來自王室貴族陵墓,因為墓葬藝術形式出自這樣一種信仰,即認為在來生中靈魂能在活人中間遊蕩尋樂而不被看見。法老和重臣的陵墓被精心裝飾,放滿美麗的人工製品,這是為了製造一個入口,死者靈魂能經過它進入活人世界。當時的人認為死去國王的雕像能為他的靈魂提供永久住所;通常還伴隨著他妻子的雕像(圖10)以確保他有妻子陪伴。安放好雕像,死者靈魂就能注視用雕刻和繪畫表現活人世界活動的場面(圖14)。法老邁瑟林努斯(公元前2288~前2270年)和王后雕像原來用鮮艷的色彩畫出逼真的細節,既增加了人性化的寫實主義,又強調了莊嚴崇高的感覺,這正是這些裝飾華麗的墓室所要傳達的。

被限定在宗教儀式範圍內,埃及美術從一開始就依賴觀念甚於依賴自然的外觀,如果雕刻和繪畫的形象是活人對應者,那么任何一部分就都不能省略。儘管《邁瑟林努斯和王后像》這樣的三維空間的雕像在正面律姿式之外依然表現出活人般的真實感,但在浮雕人像中我們發現一種程式化風格的傾向,這種在二維平面上表現三維人體的初衷,被一代一代人傳下來,基本沒有變化。在作於大約公元前2650年的《海西拉肖像》和作於公元前1200年後的《紙草叢中的狩獵》(圖14)中,人體由側面的臉和雙腿,正面的肩膀和胸部組成,和正確的側面像一樣,眼睛只有一隻,卻被畫成正面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