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平裝: 37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807453345, 7807453346
條形碼: 9787807453345
商品尺寸: 23.6 x 17 x 2 cm
商品重量: 599 g
ASIN: B001P5CP7A
內容簡介
《西方新聞傳播學名著選譯》所選的這7部書籍都稱得上西方新聞傳播學名著:《論出版自由》、《論自由》、《輿論》、《人民的選擇》、《自由而負責的傳媒》、《傳媒自由:原則是概述》、《社會傳播的結構和功能》。 這些片段的譯文是美國人所謂一匹“小馬”(pony)——供考試夾帶用的逐字逐句的對譯。
目錄序
第1篇 《論出版自由》選譯
說明
1.1 《出版管制法》的主要作用是妨礙學術,阻擋真理
1.2 扼殺一本好書則是扼殺了理性本身
1.3 如果意志和良心沒有被玷污,知識和書籍都不會使人變壞
1.4 所有意見,包括錯誤的意見,對於迅速獲得真純的知識都有很大的貢獻和幫助
1.5 在這個世界上,善與惡不可分離地生長在一起
1.6 對惡的了解和觀察,對於人類美德的形成,對於發現錯誤、確定真理都是十分必要的
1.7 對“廣泛閱讀有三個害處”的批駁
1.8 柏拉圖式的書籍出版許可證制度,必然引發在其他方面也實行許可證制度,這將使我們變得荒謬可笑和疲倦不堪
1.9 理智就是選擇
1.10 想通過清除罪惡的事物來清除罪惡的人,對人類事務的考慮實在不夠周密
1.11 培育人們行善的願望,遠遠勝過對於人們作惡的強行阻止
1.12 許可證頒發者應該具有的品質,也可以看出這項法令不能達到目的
1.13 《出版管制法》首先可能給學術和學者帶來最大的阻礙和侮辱
1.14 “國家可以做我的統治者,但不能做我的批評家”
1.15 《出版管制法》低估和誣衊了全體國民
1.16 我們的信仰要通過鍛鍊才能堅定,我們的知識要通過運用才能發展
1.17 自由寫作、自由演講是所有偉大智慧的乳母
1.18 認知的自由,表達的自由,根據良心沒有限制地進行辯論的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1.19 “我們要耐心而謙恭地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寬容他們,雖然這些意見與我們有所不同”
1.20 在自由而公開的戰鬥中,誰曾見過真理被打敗呢?
第2篇 《論自由》選譯
說明
2.1 壓制意見表達的權力是非法的
2.2 壓制意見的表達是對人類的一種掠奪
2.3 被權力壓制的一種意見可能是正確的
2.4 人類和時代都是容易犯錯誤的
2.5 假定一種意見是正確的,是以可以否認並反駁這種意見的完全自由為條件的
2.6 單憑經驗是不能改正錯誤的,一定要有討論
2.7 為什麼有的人的判斷確實是值得信賴的
2.8 我們擁有的一些最有根據的信念,並沒有作出它們是可以依靠的保證
2.9 在不允許他人提出不同意見的情況下斷言一種主張的確定性,就是假定我們自己是確定性的裁判
2.10 斷言真理總會戰勝迫害其實是一個可笑的謊言
2.11 不要因為我們確實不再殺死異教徒了,就自以為我們已經免於沾染合法迫害的污點了
2.12 在精神處於被奴役的氣氛下,不會產生心智活躍的人民
2.13 正確的意見如果沒有經過討論,那么持有這種意見就像持有一個死的教條
2.14 沒有經過討論而持有的真理,不如說是一種偶然貼上宣稱是真理字樣的迷信
2.15 在可能有不同意見的每一個問題上,真理都要取決於一台天平上有矛盾的兩組理由之間的較量
2.16 一個人如果僅僅知道事情中涉及他自己的一個方面,那么這個人對於這件事情就沒有什麼了解
2.17 聽自己老師說反方的論據以及他們對這些論據的反駁是不夠的
2.18 在缺乏討論的情況下,不僅意見的根據被遺忘了,而且意見本身的意義也常常被遺忘了
2.19 我們要珍視每一種在一定程度上含有被通常意見忽略了部分真理的意見
2.20 在人類現有智力的狀況下,只有通過意見的多樣化,真理的各個方面才能得到公平競賽的機會
2.21 意見自由和表達意見的自由對於人類精神福祉的必要性
2.22 公眾討論的真正道德
第3篇 《輿論》選譯
說明
3.1 我們對自己生活所在環境的認識是多么間接
3.2 “僕人眼中無英雄”
3.3 在很多事例中,人們幫助創造了使自己作出反應的那種虛構
3.4 人對自己所處環境的調整,是通過虛構這個媒介而發生的
3.5 在我們能夠對付真環境之前,我們必須在一種較簡單模型的基礎上再造環境
3.6 安排假環境的人是知道真環境的
3.7 沒有某種形式的書報檢查制度,就不可能有嚴格意義上的宣傳
3.8 政府為了使信息傳遞給“每一個人”而作出的努力
3.9 75%以上的人對報紙上關於外部世界新聞的注意力是相當低的
3.10 人們往往只能用很少一些詞來表示接連發生的一系列行動、思想、感情和結果
3.11 人們掌握的詞語比他們所要表達的思想少得多
3.12 我們的意見不得不把他人的報告和我們的想像拼合在一起
3.13 我們看到什麼事實取決於我們站在哪裡以及我們眼睛的習慣
3.14 40個觀察者看到了他們對打架這種事的成見
3.15 成見體系可能是我們個人傳統的核心,是對我們社會地位的一種防衛
3.16 成見的特點是它先於理性的運用
3.17 來自外界的刺激會喚起成見體系的某一部分
3.18 報紙的編輯每天都在被重新選擇
3.19 很難把報紙與任何其他實業或公共機構作比較
3.20 發行量只有在可以賣給廣告客戶時才是一種財產
3.21 一家報紙如果疏遠了有購買力的公眾,就失去了它現存的一種不可缺少的財產
3.22 讀者是對他自己對一家報紙之忠誠的唯一的、每天的評判者
3.23 我們傾向於通過看一家報紙怎樣對待與我們有關的新聞來評判這家報紙
3.24 除了有興趣的當事人,幾乎沒有人能夠檢驗一篇報導的準確性
3.25 讀者對新聞的一些內容有著非常明確的先人之見
3.26 報紙是按照讀者希望讀到與自己有關的事情這個原則來編輯的
3.27 只有在事情的某些方面成為既成事實時,才能把新聞從可能的真相之海中分離出來
3.28 新聞首先不是社會狀況的一面鏡子,而是對其中一個突出方面的報導
3.29 哪裡有好的記錄裝置,哪裡的現代新聞服務工作就有極大的準確性
3.30 新聞的確定性與記錄方法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3.31 “通向新聞的很多直接渠道已經被關閉,提供給公眾的信息首先要經過宣傳機構的過濾”
3.32 宣傳員的發展表明現代生活中的事實不會自發地形成它們被人知道時的那種形態
……
第4篇 《人民的選擇》選譯
第5篇 《自由而負責的傳媒》選譯
第6篇 《傳媒自由:原則是概述》
第7篇 《社會傳播的結構和功能》選譯
稱得上西方新聞傳播學名著的,肯定不止本書所選的這7部。即使像本書這樣,只選1950年前發表的,也至少還有6、7部可選。限於條件,也由於我的疏懶,這裡沒有把這些著作選入,只能向它們的作者和希望讀到它們的讀者說聲“抱歉”了,好在它們中有些早有中譯本了。
1950年後發表的著作所以不選,主要是著作權方面的原因,此外也考慮到名著應該經受更長時間的檢驗。但是我無法解釋1950年前後發表的著作,為什麼在這裡受到的待遇如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