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是供綜合大學哲學系學生學習“西方哲學史”課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學者參考。研究歷史必須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哲學史的第一手材料就是哲學家們的原著。但是哲學原著浩如煙海,初學者在一學年中除了聽課以外,自學時間是有限的,只能在教師指導下研讀其中最必要的一小部分,作為基本訓練。因此,有必要從主要哲學家的原著中重點選錄有代表性的段落,以滿足教學上的需要。這就是編譯本書的目的。
本書分上、下兩卷,配合兩個學期“西方哲學史”課程的教學。上卷包括四個部分:1.古希臘羅馬哲學;2.歐洲中世紀哲學;3.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哲學;4.十六到十八世紀西歐哲學。下卷包括三個部分:5.十八世紀法國哲學;6.十八到十九世紀德國哲學:7.十九世紀俄國哲學。每一部分各分若干章,選錄主要哲學流派或主要哲學家的原著段落。
本書以選段為基本單位,每一選段力求包括相對完整的思想,並冠以標題,幫助讀者思考。這些標題有些是作者的原題,大部分是本書編者所加;凡編者擬定的標題均加方括弧以示區別。為了易於檢索,本書為每一選段標了一個代號,代號中小數點前的數字表示章數,小數點後的數字表示段數,如§10.07表示第十章的第七段。有些選段包含不止一個材料,再用加圓括弧的數字標明次序。這樣,教師指定閱讀或學生查閱某章某段時要方便些。
每一選段的末尾,都註明本段材料選自何書何章何節,有的還加注了該書標準版的頁碼,如(柏拉圖:《智者》254C-259B),以便必要時查閱原書。
為了幫助初學者閱讀,編者加了一些知識性的腳註,以供參考。
本書所選材料的譯文大部分錄自已經出版的書籍,作了必要的校訂,小部分是新譯的。各選段譯者均隨文用代號標出。
教師指導閱讀時可以棍據情況指定哪些選段必需精讀,哪些選段可以泛讀,哪些選段可以略去不讀,也可以補充本書未選的材料。
希望使用本書的教師、學生和廣大讀者對本書的選材、編輯和譯文等方面提出寶貴意見,寄北京海淀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收,以便再版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