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他於主前597至586年在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兩度攻擊耶路撒冷,正在597和586年。第一次攻擊的原因,是因為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主前609-598在位)叛盟。然而等到尼布甲尼撒軍隊攻陷耶路撒冷時,約雅敬早已死了;他18歲的兒子約雅斤繼承了王位。尼布甲尼撒廢了這年輕的君王,把他擄到巴比倫。和他一同被擄的,還有國中的精英分子:政府官員、軍官、匠人。尼布甲尼撒立了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約雅敬和較早時作了一個短時期君王的約哈斯(主前609在位),是瑪探雅的兄長。瑪探雅是約西亞王第三個成為猶大王的兒子。巴比倫王把瑪探雅的名字改為西底家,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義”。他的做法和12年前,埃及法老立以利亞敬(“神興起”)為猶大王,並給他改名為約雅敬(“耶和華興起”)的做法一樣(王下23:34*)。兩次外邦的宗主,都把一個民族主義的名字,賜給被立為王的人。他們得到了作為君王外表上的虛榮,卻沒有什麼獨立的權力;他們的身份實際上是藩屬。
權力危機
作為猶大的君王,西底家發現他身處兩難之間。很多人顯然視約雅斤為真正的君王(參耶28:1*-4)。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依然以約雅斤年號紀年(王下25:27*;結1:2*)。巴比倫人雖然強迫西底家立誓效忠(代下36:13*;結17:13*-18),卻有證據證明他們也視前任國王為真正的君主,西底家不過是攝政者而已。他們把持約雅斤,可能是預期在有需要之時,恢復他的王位。
猶大瀰漫著虛幻的樂觀態度,這對新王來說,也沒有幫助。他們滿有把握地相信,國中領袖被擄不過是暫時的事:假先知保證在兩年之內,巴比倫的權勢將被打破(耶28:2*-4)。耶利米雖然反對這些先知,他的信息卻無人支持。
內憂外患
內憂外患催迫西底家改變他政治上的效忠。他即位後第四年(主前593),鄰邦亞捫、摩押、推羅、西頓組成聯盟抗拒巴比倫的霸權,謀求獨立。他們的使節,也到了西底家那兒(耶27:1*-4),但耶利米卻勸諫他不要參與其事。根據耶51:59*節,西底家同年到訪巴比倫。他可能是被召到此,要重申效忠,並解釋他在當時政治情況中所擔任的角色。計畫中的革命並沒有成為事實,可能因為埃及的支持,在法老尼哥死前不能實現。尼哥是尼布甲尼撒的手下敗將。然而尼哥的繼承人森美忒庫二世(主前594-589在位)野心卻較大,圖謀在巴勒斯坦占一立足之地。
猶大皇室中有一個強而有力的親埃及派。這派的支持者正像百多年前希西家王的參謀一樣,相信埃及能夠幫助他們擺脫東方宗主的掌握(參賽31:1*-3,賽36:6*)。西底家無法抵抗這些政治壓力,終於決定效忠埃及。
繼承森美忒庫
繼承森美忒庫為埃及法老的合弗拉(主前589-570在位),在西方組成了一個抵抗巴比倫的聯盟。根據結21:18*-32節和25:12*-17節,猶大和亞捫支持合弗拉,但以東和非利士卻精明地沒有參與。先知以西結(結17:13*-18)譴責一心渴想擺脫巴比倫的西底家,因為他違背了向尼布甲尼撒效忠的誓言(參代下36:13*),差遣使節到埃及聯絡援兵來背叛巴比倫。
面對埃及敵人所策動的革命,尼布甲尼撒被迫領兵西行。他在亞蘭(敘利亞)北部的利比拉設立大本營,決定以耶路撒冷為主要目標(結21:18*-23)。對耶路撒冷的初次圍剿曾中止了一段時期。然而,第二次圍城卻殘酷地繼續到城破為止。和手下軍兵一同向東逃亡的西底家,在耶利哥附近被擒,並被帶到北方的利比拉,到尼布甲尼撒王面前。他在那裡因毀棄效忠的諾言而受審判。他眾子在他眼前被殺,以為懲罰。他最後所見的,就是這個悲慘的情景;他的眼睛隨後更被剜出。尼布甲尼撒把他用銅煉鎖著帶到巴比倫,他終於在那裡死在獄中(王下25:5*-7;耶39:7*,耶52:8*-11;參結12:13*)。
外交盟友
西底家和耶利米很自然都是盟友,因為他們在政治上都是巴比倫的支持者。但當巴比倫人圍攻耶路撒冷,西底家王卻差遣兩個代表,向先知求問神的信息,希望神會像昔日一樣介入其事,拯救他的百姓(耶21:1*-7;參賽三十六章,三十七章)。耶利米卻要讓王失望。他奉神的名宣告尼布甲尼撒的大勝,就是彰顯神對犯罪子民的怒氣。
在耶34:1*-7節,耶利米給予西底家看來無情的安慰:他能保存性命,也終會平安去世,獲得皇室光榮殮葬。但這保證之中也包含了警告:被擄到巴比倫,是無可避免的。由於信息的本質是安慰與審判參半,君王的葬禮不在巴比倫而在耶路撒冷舉行又是較自然的結論,令部分學者作出不同的解釋。他們認為第4-5節為第2-3節可怕的宣告,提供了可喜的抉擇,條件是西底家需順從神的話(第4節),投降不再反抗(參38:17*-18)。
王后來又再差派代表見耶利米,請他為國代求(耶37:3*)。這時巴比倫人暫停圍城(第耶37:5*),戰事比較緩和。王的要求實際上是間接要求神的幫助,希望得到較好的結果。但耶利米只複述最壞的宣告:敵軍在擊敗埃及援軍後,終會攻陷耶路撒冷。
此後不久,耶利米被人以投降巴比倫的罪名拘捕毆打。西底家暗中召他見面,再次求問神的信息(耶37:17*)。耶利米重複滅亡的信息,但又趁機為自己被囚而請願,求王把他接管,使他不致受到政敵殘忍的對待,甚至喪命。西底家顯然感到無力下達釋放的命令,但起碼也把耶利米轉移到皇室的權力底下。他又為耶利米安排了每日有限的糧食;被圍之城一天有餅,耶利米都得到供應(耶37:21*)。
耶32:3*-5節揭發了西底家囚禁耶利米的理由,是因為耶利米預言耶路撒冷必被巴比倫攻取。這個段落也簡述了耶利米當時預言的信息,內容包括了西底家會落在尼布甲尼撒手下,被帶到巴比倫,直到耶和華臨到西底家的時候(耶32:5*)。耶32:5*可以解釋為神眷顧西底家,對他加以善待(和合本譯作“直到我眷顧他的時候”;參上面有關耶34:1*-7的討論)。然而另一方面,這話卻可能是個不吉的徵兆,表示神臨到他時,將會帶著終極的刑罰──死亡(參民16:29*)。
耶利米書三十八章又為耶利米被囚和西底家與他秘密會面,提供了更多的資料。學者不能肯定,本章在時間上是連線在上一章之後,還是上一章事情的補述。耶38:5*和耶38:24*-26節,顯示出西底家王在他的臣僕面前,是何等軟弱和怯懦。同時又證明了西底家十分尊重耶利米,政治的壓力若非如此的大,他甚至可能接受這位先知奉神的名給他的指示。王抱歉不能遵從耶利米的勸戒,是違反他本人的判斷的。在軟弱、優柔寡斷的個性和嚴重外在壓力的限制下,西底家起碼也竭盡所能,保護神的僕人免受迫害和虐待。後世把他評為宗教叛徒和懦夫,可能也是無可避免的事。然而,照太25:35*-40節的標準,他似乎配受更多的同情。
耶23:5*-6節(參耶33:15*-16)記載了一個預言,描述理想君王大衛家的彌賽亞,在他的統治下,昔日一切君王的應許都會成為事實。“耶和華──我們的義”這個稱號,顯然和西底家的名字有關連(他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義”)。可能有人對西底家存有彌賽亞的盼望,先知卻關切要把它否定。無論如何,耶利米似乎有意把西底家失敗的統治,和應許之中配得這個名字的君王,作成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