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郵電學院計算機學院

西安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06人博士、碩士93人(占88%)。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陝西省教學名師2人,並聘請中國科學院沈緒榜院士為特聘教授。計算機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網路工程系、軟體工程系和計算機基礎教學部。學科建設方面:2003年“計算機套用學科”評為陝西省重點學科;2005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為陝西省名牌專業”、2010年被評為陝西省特色專業;2007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評為陝西省省級教學團隊、“西安郵電學院IT套用型人才實訓中心”被評為陝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8年“計算機與微電子學實驗中心”被評為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軟體工程實驗室”被評為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2009年“計算機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2010年被評為陝西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學院概述

課程與教材建設方面: 2005年獲陝西省優秀教材二等獎;《微型計算機原理》的課程教學改革與教材改革建設(2007年)、基於LINUX的核心研究的教學改革與實踐(2007年)、《資料庫原理》課程教學改革(2003年)、《數據結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都先後(1999年)等獲得陝西省教學成果獎;《微型計算機原理》教材2008年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精品教材;2008年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008年省級精品課程;《微型計算機原理》課程2009年評為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2010年《作業系統》課程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先後出版計算機專業教材31部,一部為國家級精品教材,2部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2部為面向21世紀計算機課程教材。

在教學改革方面:先後承擔教育部教改項目兩項,陝西省教改項目六項,獲得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五項(2009年有兩項推薦申報國家教學成果獎)。

在科研方面: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七項;國家“863”項目三項;國家“十五”攻關項目一項;省部級重大創新專項五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四項。2008年韓俊剛教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六項。

計算機學院始終堅持創新教育,注重個性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以興趣小組、開放實驗、大學生競賽、項目開發等多種形式構建的多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獨具特色,計算機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電腦鼠走迷宮”大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大學生Altera杯電子設計競賽等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計算機學院以“為企業提供最短時間能適應企業工作的高素質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計算機工程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成立了IT 套用型人才實訓中心,通過與企業的廣泛合作,與東軟、神州數碼、NEC等國內外20多家企業建立了校內外實習基地,按照企業用人要求對大學生進行技術套用能力和職業素質培訓,探索出企業對接定製培養、3+1 創新教育培養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深受企業和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就業率,開闢了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這種實踐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陝西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對此作了專題報導。

學院領導

院長 王忠民
書記 葛茂
副院長 劉建華 王曙燕

學科介紹

工學

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

本學科研究計算機系統,包括嵌入式系統、通信系統的軟體和硬體的體系結構。將計算機系統結構與VLSI技術相結合,圍繞大規模並行計算機系統、圖形處理器(GPU)和多核處理器開展面向新型體系結構的模擬仿真與設計、多核程式設計、VLSI測試和設計驗證方法等方向的研究;在Web Service技術、分散式網路管理、雲計算相關技術、分散式環境下的軟體體系結構、網路與多媒體通信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性能並行處理器體系結構;嵌入式系統設計和測試;VLSI 設計的形式化驗證方法;多媒體通信體系架構;Web Service技術;嵌入式多智慧型體系統等。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

本學科根據計算機發展和套用環境變化的需要,不斷探索軟體工程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研究解決網路化套用需求使計算機軟體呈現的網路化、智慧型化、可協同、高可信等問題。本學科以原信息產業部部級重點實驗室“軟體工程實驗室”和“西安郵電學院軟體工程研究所”為支撐,涵蓋計算機學院、信息中心、物聯網與兩化融合研究院等單位,已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通信專用軟體的研究與開發;軟體測試理論與測試平台;3G手機套用軟體開發與測試技術;中間件技術與物聯網套用軟體開發;嵌入式作業系統等。

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

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已滲透到現代科學技術各領域,是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影響最直接、最廣泛的學科。本學科以計算機在郵電通信領域及傳統工業領域的套用所涉及的原理、技術和方法為研究重點,在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通信、基於網路的通信終端管理系統、機器人技術、數字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本學科為陝西省和信息產業部重點學科,已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網路與多媒體通信;數字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網路信息安全;嵌入式套用系統設計與開發;數據挖掘與智慧型信息處理等。

理學

計算機系統結構(077401)

本學科將計算機系統結構與VLSI技術相結合,圍繞並行計算機系統和多核GPU處理器開展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開展面向新型體系結構的模擬仿真、並行處理方法與理論、可信計算體系架構、片上網路(NOC)和片內高速互連技術、VLSI測試和設計驗證方法等方向的研究;在Web Service技術、分散式網路管理、雲計算相關技術、分散式環境下的軟體體系結構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性能並行處理器體系結構;VLSI 設計的形式化驗證方法;可信計算體系架構;Web Service技術;網路與多媒體通信等。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77402)

本學科根據計算機發展和套用環境變化的需要,不斷探索軟體工程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研究解決網路化套用需求使計算機軟體呈現的網路化、智慧型化、可協同、高可信等問題。本學科以原信息產業部部級重點實驗室“軟體工程實驗室”和“西安郵電學院軟體工程研究所”為支撐,涵蓋計算機學院、信息中心、物聯網與兩化融合研究院等單位,已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軟體可信性及軟體測試理論;智慧型信息處理;雲計算相關理論與套用;計算智慧型與數據挖掘;中間件技術與物聯網套用軟體開發等。

計算機套用技術(077403)

計算機套用技術是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影響最直接、最廣泛的學科。本學科以計算機在郵電通信領域及傳統工業領域套用所涉及的理論與技術為研究重點,在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通信、機器人技術、數字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等方面開展基礎理論研究與套用開發工作。本學科為陝西省和信息產業部重點學科,已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網路與多媒體通信;數字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多智慧型體與機器人技術;網路與信息安全;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等。

人才培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

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

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

一、學科專業簡介

本學科涵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三個碩士二級學科。培養單位包括計算機學院、通信技術研究所和信息中心等。計算機套用技術為陝西省重點學科,軟體工程實驗室是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項目、國家“863”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項目、信息產業部科研計畫項目等縱向科研任務50餘項,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本學科現有教授12名,副教授30多名。聘請中國科學院沈緒榜院士為特聘教授。近年來出版教材18部,專著譯著11部。發表學術論文 426篇,其中被EI、SCI、ISTP收錄26篇。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與VLSI、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軟體設計與測試、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通信、面向服務的計算、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等。本學科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德國達姆斯達特套用科學大學、美國休斯頓大學維多利亞分校、美國蒙默斯大學等開展碩士研究生的聯合培養工作。

二、培養目標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培養路線,培養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級專門人才:

1.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誠實守信,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 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和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學科、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 身心健康。

4. 較全世界面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具有獨立的科研開發能力,了解相關領域的研究動態。能在積體電路設計、計算機網路、軟體開發、嵌入式系統等專業領域內從事教學、科研與開發工作。

三、學制與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士生)學制為三年。提前完成培養計畫者,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式可以提前畢業。

碩士生一般不得延期畢業。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時完成學習、研究任務或參加碩士論文答辯的,可由本人提前三個月提出申請,指導教師簽署意見,經學科組、學院同意並報研究生部審核,可延長學習年限。延長年限一般不超過一年。

專業培養

網路工程

一、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堅持基礎牢固、支柱堅實、專業靈活的原則;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工程和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構建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良好育人環境,培養具備良好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適應21世紀經濟建設和信息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套用型人才。

二、專業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本專業以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系統的網路工程專業所需的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和網路工程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及創新意識的高級套用人才為目標。

基本要求:

1、具有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知識,良好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

2、具有比較紮實的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基礎,較豐富的經管、人文學科知識;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系統理論知識,網路工程專業及相關的通信基本理論、計算機套用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網路原理、網路安全、網路程式設計、網路規劃與設計、網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3、具有使用英語獲取知識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套用能力及較強的網路設計與開發的能力。

4、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領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網路工程專業的設計、開發、工程實踐的能力,尤其具有在網路規劃與設計、網路維護與管理、網路套用等方面進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三、學制與學分

學制四年,畢業應修最低學分208 學分,其中必修課 121 學分,限選課 35 學分,任選課 10學分,集中實踐環節34 學分, 課外科技活動和實踐活動8學分。

四、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五、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網路規劃與設計、網路安全技術。

六、培養體系結構及學分比例

本專業培養方案課內安排2254學時,分為三個平台:

1、全院公共基礎課平台:1130學時,占總學時50.1%。

2、學科基礎課平台:630學時,占總學時28.0%。

3、專業課平台:494學時,占總學時21.9%。

本專業四年課內總學分200學分,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約為:8:3。

本專業四年內實踐環節教學總時間(包括課內、課外實驗、上機等)安排不少於50周,其中集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安排34周。

軟體工程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一、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信息領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精神的,面向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擁有紮實的計算機套用理論和軟體理論基礎,掌握軟體工程領域的前沿技術,具有創新能力與競爭能力,具有較強綜合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能熟練從事大型軟體項目系統分析、設計、測試和軟體研發項目管理的綜合型、實用型高級人才。並可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二、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西部,服務全國,培養適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與國際接軌的實用型、複合型、工程型軟體人才。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紮實的計算機軟體專業基礎,掌握國際上最新的軟體開發技術和軟體項目管理方法,特別是具備很強的軟體開發實踐能力和良好的軟體工程素養。學生畢業後可在軟體開發企業或郵電通信企業直接從事中大型軟體開發或軟體項目管理工作。

基本要求:

 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 掌握計算機軟體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

 掌握計算機軟體產品和嵌入式軟體系統的開發、管理和維護的基本方法;

 了解軟體測評、軟體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 了解與計算機軟體智慧財產權有關的法規;

 掌握國際軟體工業界流行的軟體項目管理方法和執行標準;

 具有軟體策劃、程式設計、軟體產品測試及其二次開發的能力;

 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獲取新知識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 具有用英語獲取知識和交流信息的基本能力。

三、學制與學分

學制四年,畢業應修最低學分204 學分,其中必修課 117 學分,限選課 33 學分,任選課 10 學分,集中實踐環節 36 學分,課外科技活動和實踐活動8學分。

四、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五、主要課程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有: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及套用、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現代通信網,微機原理與彙編語言、編譯原理、微機接口技術、軟體工程導論、軟體開發工具與環境、Java與面向對象程式設計,統一建模語言,LINUX作業系統,軟體測試技術,軟體開發方法與案例分析,軟體工程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一、專業培養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堅持基礎牢固、支柱堅實、專業靈活的原則;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協調統一;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工程和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軟體和硬體基礎,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適應21世紀經濟建設,能夠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教學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套用人才。

二、專業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本專業以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基礎牢固,實踐能力強,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通信背景知識,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及創新意識的高級套用人才為目標。在加強基礎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嵌入式系統設計能力的培養。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等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的實驗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電路理論、信息處理、通信基本理論、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嵌入式系統設計原理。畢業生具有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和通信領域中有關教學、科研、開發和套用的能力。

基本要求 :

1、具有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知識,良好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

2、 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軟、硬體的設計、開發和工程實踐的基本能力,特別是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基本能力;

4、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我開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5、具有用英語獲取知識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能利用現代文獻檢索工具順利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與資料;

6、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三、學制與學分

學制四年,畢業應修最低學分208 學分,其中必修課 118學分,限選課 36學分,任選課 10學分,集中實踐環節 36學分,課外學分8學分。

四、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五、主要課程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有:電路分析基礎、面向對象技術與程式設計、離散數學、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及套用、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微機原理與彙編語言、編譯原理、嵌入式系統開發和微機接口技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