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印刷科技學院 http://www.xapst.com/sy.asp
學院簡介
西安印刷科技學院是經陝西省教育廳批准,西部十二省唯一所以印刷、包裝、出版等為特色專業,涵蓋“文法、理工、經管、藝術”等多學科多專業的一所綜合性全日制高等院校。學院位於高校林立的南郊大學城,總占地300餘畝,建築面積約七萬餘平方米,完全按照國際標準、園林式院校規化建設而成。學院下設印刷包裝工程學院、印刷信息工程學院、新聞出版傳播學院、現代藝術設計學院、現代經濟管理學院、大學預科部、國際交流部、印刷實訓中心和印刷科研中心等五院兩部兩中心,開設近40個與國“211”工程院校陝西師範大學合作的專、本科市場緊缺品牌專業和強勢學科。
學院擁有大型連體教學樓、多功能大型數字教室、多功能語言實驗室、多功能數字印刷實驗室、電子閱覽中心、各專業研發實訓中心、計算機網路中心、數位化的圖書館及多家實訓、實習工廠,充分保證了教學、實習的需要;大型學生餐廳、民族食堂、醫院、自助銀行、郵局、超市、洗浴中心等生活服務設施應有盡有,充分滿足學生的生活需要。
學院率先提出“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科研、生產雙翼發展,工讀一體化的產學研合作教學”的獨特創新教育新模式,致力於為印刷、包裝、出版、傳媒等大型企業的產業升級提供研究型、套用型、技能型等複合型人才。學院本著先進的辦學理念及對學生和家長高度負責的精神,實行封閉式準軍事化管理。校園保全24小時輪班值勤,為學生提供的優雅、方便、安全、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院院長和數以百計投身西印的原公辦高校著名教授及學科帶頭人率眾多西印學子,張開雙臂以滿腔熱情擁抱來自全國各地嚮往接受高等教育的高考有志青年。
目前,我校在校學生2100餘名。現有5個科系,涉及文、理、農、工等4大學科門類,其中,以印刷與包裝為主的工科專業有6個,管理類專業5個,初步形成了印刷工程、包裝工程、出版傳播管理、藝術設計等四大學科專業群。近年來,學院先後建成印刷工程專業和編輯出版學兩個重點學科,建成印刷技術專業、編輯出版學與文化產業管理兩個特色專業。
目前,我國印刷教育已基本上形成了“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學位教育”的教學體系,印刷院校也從1980年的19所發展到了現在的100多所。各類印刷專業在校生總數估計不會少於5000人。應該說我國印刷教育已經形成了規模,已經為我國印刷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是從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印刷行業的人才還是很缺乏。
人才培養
人才資源欠缺
從國內外巨觀經濟形勢來看,我國印刷行業一方面正面臨最大的機遇。據了解,世界上已開發國家的印刷業產值占到GDP的3%-4%,而我國的印刷業產值大約只占到GDP的2%;在人均用紙方面,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大約是30kg,我國則大約是5kg。另一方面,因為中國加入WTO後國外包裝印刷大企業紛紛進人我國,對我國的印刷行業形成了巨大衝擊,再加上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層次較低,不足以滿足印刷包裝行業的需求。這三個方面的影響下,我國印刷行業人才資源表現出欠缺之勢。
教育體系形成
市場經濟的全面展開,印刷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也促進了印刷教育的發展。在我國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各省許多高校設立印刷工程專業或包裝裝潢專業。初步統計有:江南大學(原無錫輕工大學)、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天津職工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荊門職業技術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印刷與包裝系、北京印刷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工程學院、湖南工業大學(原株洲工學院)包裝與印刷工程學院、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學院、鄭州大學包裝工程系、天津科技大學包裝與印刷工程學院等院校總計23所,另外還有像華南理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輕化工學院等學校也都有與印刷相關的專業設定,印刷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各省市也普遍開展,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遼寧、廣東、廣西、貴州、河南、山東、陝西、福建、浙江、雲南、新疆、安徽等地都有專業印刷技術學校。各類印刷專業在校生總數估計不會少於5000人。應該說我國的印刷教育已經形成了規模,已經為我國印刷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教育問題凸現
目前,印刷業需要的人才層次也是不均勻的。印前、印刷、印後加工各個環節都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此,我國教育體系要針對具體的需要培養出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印刷業人才。綜觀目前的教學形式,如印刷機械、印刷複製、包裝工程等專業的專科或是高職教育培養出了許多具有動手實踐能力的人才,但是就防偽技術等方面的人才卻顯得不足。因此,我們的印刷教育還應加強技術方面的培養,使我們能印出更高質量的產品,我國的印刷業能更快的發展。
教學改革迫切
隨著亞洲包裝中心落實杭州,杭州及長三角地區印刷包裝業的飛速發展,江蘇、浙江等上海周邊省份因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
專業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的畢業生最受到企業青睞。很多畢業生就業後,總表現出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缺點,他們莫名的優越感和浮躁情緒使對工作不能全心投入,不長時間後就因為種種客觀因素,很快轉移了,所以不少企業對剛剛畢業的學生總是不能放心,在招聘的時候是慎之又慎。
我國很多企業的人員流動率達到20%左右,特別是新員工的流動率更高。很多企業都處於“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循環中,不但造成招聘和培訓中各種資源的大量浪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畢業生覺得企業不適合自己,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企業對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十分滿意。
我們清楚地看到,用人單位的確是”用人”的單位,培養人才並不是他們的義務。面對如此現狀,各高校更應該努力創造條件,提高大學生在動手能力、相互協作能力、多學科知識能力等能力的培養,充分滿足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提升畢業生的競爭力,滿足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這也是當前減輕就業壓力、改革教學體制的必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