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特色
組成的地層為寒武系變質岩、泥盆系礫岩,砂頁岩等,基底有花崗岩侵入,故 稱為穹窿背斜構造。也是一塊剝蝕侵蝕的古老中山,喜山運動以後乃以上升為主,山上還保留有1000米左右的古剝蝕面,與武鳴、上林間的大明山上古剝蝕面形成時期相當。在新構造運動的幾個旋迴中,形成不同高度的坡折面及山前丘陵的剝蝕面。自600米起,即有剝蝕面存在。西大明山主體山地的外圍,環繞著海拔500-600米的低山,與其外圍的喀斯特峰林同等高度,是燕山運動後形成的古剝蝕面,屬白堊紀末至第三紀時期的產物。山地周圍發育有接觸溶蝕谷地,寬0.8-1公里,環山體四周分布,谷地平坦,水源豐富,構成農業生產的基地。
主脈支系
西大明山在廣西扶綏縣北部有支系鳳凰山和三哈秀山,鳳凰山海拔691米,三哈秀山海拔804.1米。
西大明山余脈諸峰:
鳳凰山 位於縣城北56公里,土石山,海拔283米。因山貌似鳳凰而得名。
蕾傑嶺 位於中東圩西北5公里。 土山,北西走向,長1.2公里,海拔477米。山上蘊藏重晶石礦。
三哈秀山 位於中東圩西北14公里。土石山,東西走向,長約2公里,海拔804.1米。
其它山峰:
筆架山 位於縣城西北1公里,濱臨左江。石山,海拔294.5米。因山形似筆架而得名。半山腰有明代古蹟金雞岩。
獨秀山 位於縣城南2公里。橢圓形石山,海拔169米。因山孤立秀麗而得名。有山洞,曾有古蹟,今因城鎮建設開山取石,已漸被毀泯。
三寶嶺 位於縣城東南15公里。土山,東西走向,長3.3公里,主峰海拔348.2米。今為牧場,山麓有區屬種畜場。
趙威嶺 位於縣城北,土山,呈橢圓形,海拔129.2米。
六合山 位於縣城東北13公里。 石山,西東走向、海拔232.2米。由六座小山組 成,故名六合山。 岜安馬(即馬鞍山) 位於縣城南部,距弄廩2公里。石山,海拔275米。因山形似馬鞍而得名。
弄霧山 位於縣城西南23公里,距弄廩3.8公里。石山,海拔341.1米。因山連綿,早晚有霧,故名。
岜口府 位於縣城南25公里,距那坡村4.5公里。石山,海拔264米。
岜麻瘋(即麻瘋山) 位於縣城西南27公里,距馱遼3.5公里。石山,海拔222米。因曾有麻瘋病人死於山洞,故名。
公雞山 位於縣城西18.3公里,距渠黎鎮2.3公里。石山,海拔161米。
蕾米囊 位於縣城西17公里,距渠黎圩1公里。土山,海拔176.1米。 岜甲午 位於縣城西20公里,平姜村對面,公路邊。石山,海拔222米。
人山 位於縣城西24公里,距岜桑10公里。山麓立石似人,高數丈,故名。石山,其主峰為拇指山,與崇左縣交界,海拔267.1米。
弄斗山 位予縣城西27公里,距大陵村1公里。石山,海拔398.2米。
守旗山 位於縣城西71公里, 距渠舊圩1公里。東西走向,長1公里,寬0.5公里。石山,主峰海拔350米。 昔日為防兵匪侵擾,村民派人在山頂瞭望,以樹旗為信號,故名。
岜泥 位於縣城西63公里,渠吞村西北3公里。石山,主峰海拔287米。因山有深洞,常呼呼作聲,故名(“泥”,壯語叫喊之意)。
咘諾山 位於縣城南79公里, 柳橋鄉東南11公里。土石山,東西走向,長1公里,寬0.3公里,海拔690.3米。山上有泉水,鳥類多。
逢樓山 位於縣城南77公里,柳橋圩東南9.5公里。土石山,東西走向,長1.3公里海拔638米。
文筆山 位於縣城北17公里,昌平圩北7.2公里。呈橢圓形,石山,海拔155.2米。因山峰似筆而得名。
人熊山 位於縣城北13公里,在伏良村北3.2公里。北東走向,長0.8公里,石山,海拔271.2米。
斑魚山 位於縣城南47公里, 在山圩東北5.2公里。北東走向,長0.2公里,寬0.1公里,石山,海拔201米。因山形似斑魚,故名。
雞籠山 位於縣城南48公里, 在山圩西北6.4公里。東西走向,長1.1公里,寬0.6公里,海拔307米,石山。因山形似雞籠,故名。
銅鼓山 位於縣城南56公里, 在山圩南13.5公里。東西走向,長0.45公里,寬0.2公里, 土石山,海拔203.6米。
蜘蛛嶺(又名頂寨) 位於縣城南50公里,在山圩南8.3公里。北西走向,土山,海拔279.2米。因嶺形似蜘蛛而得名。
自然保護區
西大明山自然保護區,於1982年經廣西人民政府批准,在國營鳳凰山林場基礎上建立保護區管理站,由鳳凰山林場代管。主要保護對象是水源涵養林和林區珍稀植物金花茶、珍稀動物冠斑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