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鎮[河南省西峽縣下轄鎮]

西坪鎮[河南省西峽縣下轄鎮]

西坪鎮,位於河南省西峽縣城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五縣(商南、盧氏、淅川、鄂縣、西峽)結合部,是中原通向西北的“橋頭堡”,素有“豫西南門戶”之稱。全鎮現轄 19 個行政村, 1 個居委會,232個村民小組,人口 5.6萬人,總面積257平方公里。 西坪鎮地處豫西南邊陲古時西接秦壤,東聯吳楚,自古以來為“通陝甘之孔道,扼秦楚之咽喉”,南來北往的旅人多匯於此,秦風楚俗相交,各種文化雜交在一起。 西坪漢末建村,明中葉成鎮,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西坪城。1949年歸西峽管轄,建立了西坪區,1983年改為鄉;1986年為鎮,因鎮駐西坪,故名西坪鎮。 西坪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滬陝高速與三淅高速、312國道與209國道在鎮內呈雙“十”字型交匯,寧西鐵路穿境而過,並在鎮區內設20萬噸級客貨兩運站,東距南陽姜營機場150公里。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2.1%,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就達30多種,其中鎂橄欖石儲量1億噸,居亞洲首位;石灰石礦儲量達10億噸居全國之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資源三大優勢,是一個人流物流匯聚、商貿流通發達的新興交通樞紐城鎮。 西坪鎮作為“三省毗鄰地區的商貿中心、農副土物產品交易中心、加工中心和中心城鎮”。先後榮獲“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南陽市四星級小城鎮”等榮譽稱號。2018年9月,西坪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歷史沿革

河南省西峽縣西坪鎮地處豫西南邊陲,古時西接秦壤,東聯吳楚,自古以來為“通陝甘之孔道,扼秦楚之咽喉”,南來北往的旅人多匯於此,秦風楚俗相交,各種文化雜交在一起。

三省毗鄰地區的商貿中心——西坪鎮 三省毗鄰地區的商貿中心——西坪鎮

西坪漢末建村,明中葉成鎮,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西坪城。北依山坡,南瀕淇河、峽河。寨牆周長約2公里,分置東南西三個城門,所轄地域中華民國屬淅川縣管轄,設定河南省淅川縣第六區西坪區。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解放後,歸陝西省商南軍分區管轄;一九四九年歸西峽管轄,建立了西坪區;一九五八年撤區建立了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十月改為鄉;一九八六年六月為鎮,因鎮駐西坪,故名西坪鎮。

行政區劃

西坪鎮位於西峽縣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五縣(商南、盧氏、淅川、隕縣、西峽)結合部,素有“豫西南門戶”之稱,是中原通向西北的“橋頭堡”。

西坪全鎮現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西坪居委會、花園關村、薛家灣村、唐家灣村、峽河村、方家溝村、西崗村、東官莊村、西官莊村、皇后村、德河村、豫邊村、黑漆河村、操場村、聖后灣村、木家岈村、鐵桶溝村、瓦房店村、下營村、後塘溝村。5.4萬人,區域面積2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萬畝。

西坪鎮先後榮獲“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南陽市四星級小城鎮”等榮譽稱號。

綜合資源

西坪鎮優質獼猴桃 西坪鎮優質獼猴桃

西坪境內地上地下資源豐富,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就達30多種,其中鎂橄欖石、石灰石產量均超億噸,儲量居全國之最;水能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河道10餘條,其中淇河水流量大,流程遠,為全縣第二大河,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豐富;林地面積30萬畝,林副土特產品達200多種,生漆、油桃、獼猴桃、食用菌、香菇、茶葉規模大、產量高;野生中藥材品種多、品質純,其中天麻、木瓜、桔梗、血參、山茱萸產量較大,是河南省最大的天然中藥材主產區之一,資源優勢顯著。

交通區位

滬陝高速、三淅高速交匯——西坪鎮 滬陝高速、三淅高速交匯——西坪鎮

西坪境內交通便利,312國道與209國道在鎮內呈“十”字型交匯,鎮區內設20萬噸級客貨兩運站;寧西鐵路(南京至西安)穿境而過,寧西鐵路複線和運十鐵路(運城至十堰)即將建成通車,屆時西坪鎮將會成為鐵路交匯中心,勢必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滬陝高速(上海至西安)與三淅高速(三門峽至淅川)在境內交匯,東距南陽姜營機場150公里,這裡是一個人流物流匯聚、商貿流通發達的新興交通樞紐城鎮。

文化發展

西坪民歌的類型有山歌、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兒歌等多種,其中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濃郁。西坪民歌的勞動歌中有勞動號子、夯歌,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的作用;田歌、漁歌,描繪勞動情景,訴說勞動感受;工匠歌、採茶歌,以反映社會生活、抒情見長。西坪民歌里的情歌表達方式樸素、生動、幽默、風趣,頗具畫面感和形象感,無論是抒發愛情的熾熱、相思的纏綿,還是別離的淒婉和對愛情的渴望,都直率質樸、情真意切。西坪民歌的生活歌中,對歌形式較多。其中僅對花系列就有《大對花》、《小對花》、《對花》等。目前,西坪民歌已於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坪民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坪民歌

據考證,漢代時西坪地區民間已有歌謠傳唱,到了唐代開始盛行。傳說李世民建唐後,怕有功的兵將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們集體留在河南西部和陝西東部的深山澗里開荒種地。由於生活單調枯燥,他們就在勞動時唱歌、打啞謎、打號子,以消除疲勞,解除苦悶。到明末清初,宛西大旱造成人煙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的移民與安徽、湖北等地的移民相匯於西坪鎮,各種文化交雜、碰撞,背井離鄉的人們通過民歌表達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促進了西坪民歌的大繁榮、大發展。於是,民歌這種民間傳統語言藝術就在西坪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發展、流傳下來。

經濟發展

發展現狀

西坪新城 西坪新城

西峽縣西坪鎮黨委、政府以建設“三省毗鄰地區的商貿中心、農副土物產品交易中心、加工中心和中心城鎮”為目標,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產業支撐,活商興鎮”的工作思路,突出以菌果藥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鄉鎮企業,以貿工型為特色的集鎮建設三大重點,搶抓機遇,務實拼搏,實現了三大文明的快速協調發展。2014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8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6.29億元,農業產值2.5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400元。

農業發展

特色農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提高。全鎮已建成獼猴桃、油桃、黑李等林果基地40餘處,總面積達1.8萬畝,其中獼猴桃基地5000畝,油桃、黑李等其他小雜果12000畝,年產果品3000餘噸;年發展食用菌400多萬袋,綜合產值達1000餘萬元;年種植中藥材6000畝,實現產值1億元;年植樹造林3000畝,森林覆蓋率達7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