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介紹
西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現有學生千餘人,涉及學校31所(部委屬院校17所)。學生分別來自25個省區,包括37個少數民族成分。
預科教育學院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好,科研成果豐碩,管理水平高。目前下設5個教研室即: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有專兼職教師40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師11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18人,在讀博士3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以上職稱的18人,專兼職班主任10人。2007年新進7名碩士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使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更加科學合理。新進教師必須進行崗前培訓,課前試講。在完成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2008年預科教育學院發表論文19篇,參編教材5部,編輯論文集1部,校級科研立項4項,學生創新項目立項1項,科研報獎2項。
目標定位
層次定位:民族預科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層次。是少數民族青年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深造的金色橋樑。
發展目標定位:“十三五”期間,擬建成層次多樣、規模適當、結構合理、教學質量過硬、科研能力較強、特色鮮明、社會美譽度高的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人才培養定位:堅持“夯實基礎、預渡結合、培養能力,提高素質,鼓勵創新”,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品學兼優,能適應本科、專科學習的合格人才。
服務面向定位:堅持為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服務,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的辦學宗旨,為大學本、專科輸送合格的人才。
特色優勢
特色:
①預科教育特色。多民族集中學習,多層次相互補充,多元文化共同交流。
②學生管理特色。關愛不放縱,嚴格不苛刻,平等不特殊。
優勢:
①黨和國家對民族教育政策優勢。
②多年來積澱的民族預科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基礎、提高、拓展、實踐”四位一體的教學體系。
學校榮譽
學院堅持以愛國主義與民族團結教育為抓手,認真貫徹國家民委和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精神。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和行為特點,結合新形勢下民族團結教育的新任務和新特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創建品牌活動。寓教於樂,潤物無聲,成效顯著。學院連續五年被學校評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2015年又榮獲四川省民族團結模範集體。
學生管理
1、嚴格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結合。
堅持以人為本,寬嚴相濟,實行“平等不特殊、關愛不放縱、嚴格不苛刻”的工作原則。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2、 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
堅持做到日常管理零距離,學生動態零盲區。將學生管理工作重點向三方面轉移:即白天向晚上轉移、教室向宿舍轉移、工作日向節假日轉移。
3、 課程教學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將實踐教學與校園文化活動有機結合,教研室結合教學內容,分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原創詩歌朗誦、話劇表演比賽、英語演講、辯論賽、民族知識競賽、民族歌舞大賽、寢室文化建設比賽、計算機網頁製作比賽等。
5、 應急預案與聯動機制相結合。
定期分析學生思想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處理預案,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化解。保持與職能部門的聯動協作。努力做到日常管理每個環節不留盲區。
科研成果
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努力做到教學促科研,科研為教學。十二五期間,學院教師一共發表學術論文142篇。立項縱向科研項目4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部級項目8項。出版著作5部。論文集兩部,公開出版教材30部,其中主編教材11部,參編教材19部。多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師 餘人,其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26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8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13人,正高1人。專職輔導員3人。
院長馬錦衛:博士,三級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部民族教育委員會專家,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四川省教育督導組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兩項,出版《彝語修辭研究》、《彝文起源及其發展考論》、《彝藏地區民漢雙語套用研究》等多部專著。發表論文三十餘篇。
書記蘭樹林:副研究員,長期從事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兩次榮獲四川省畢業生就業指導先進個人,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先後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
副書記娜么塔:副研究員,發表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論文17篇。先後榮獲四川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個人;西南民族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