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蠶學家向仲懷教授任研究所所長和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所下設家蠶基因庫及遺傳育種研究室、桑遺傳育種研究室、桑蠶病蟲病理研究室、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工程研究室、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及套用生物工程研究室等六個研究室。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以家蠶基因組生物信息學、家蠶重要功能基因研究、轉基因和分子改良技術體系建立為主的家蠶功能基因組研究為核心,以蠶、桑新素材創新、新品種選育和現代蠶桑產業技術研發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為目的,開展家蠶模式昆蟲和家蠶生物反應器等研究拓展學科領域和非絹絲產業領域。
研究所擁有一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部級專家為主要陣容的學術隊伍。目前研究所專職研究人員25人,其中教授9人,副高12人,有博士學位者1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跨世紀優秀人才”和“新世紀優秀人才”各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實驗室常年在讀碩博研究生130人左右,在站博士後3~5人。
研究所目前實驗用房1800m,基因庫蠶室2500m;是世界上保存系統最多的家蠶基因庫;置有飛行時間質譜儀、DNA測序儀、定量PCR擴增儀、蛋白質雙向電泳系統、顯微注射儀、各型高級顯微鏡系統、細胞轉基因儀、高壓液相色譜儀、冷凍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流式細胞儀等先進儀器設備,能滿足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種質資源與育種研究工作的需要。
研究所近年主持國家“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攻關項目等1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1500餘萬元。2004年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繪製完成了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其研究成果發表於 Science,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家蠶表達序列標籤資料庫,發現了與家蠶性別決定、發育和變態、激素調節以及抗性等密切相關的關鍵功能基因群,並且在家蠶基因組結構特徵、基因的組織、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方面也獲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理論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完成了家蠶病原性微孢子蟲的全基因組測序;育成優良蠶品種3對,新桑品種兩個。先後獲國家、省市級科技成果獎3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1項,省級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2003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日本蠶絲學會特別獎1項。這些成果的完成,為我國蠶桑學科的發展和蠶絲產業技術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研究所同時還出版學術專著5部、譯著1部、教材4部、出版發行全國性蠶業學術季刊《蠶學通訊》,在包括《Science》等國內外學術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500餘篇。
研究所與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有關大學或科研單位建立了廣泛合作關係,研究所固定研究人員中90%具有國外工作或者學習經歷,先後派遣了30餘名研究生赴國外留學,實施國際共同研究項目5項。在國內同十幾所高校與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吸引了一大批客座人員和訪問學者來室工作。
發展目標
將研究所將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開放型的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國乃至世界蠶桑學科發展和蠶絲產業技術進步做出新的貢獻,是我們的工作任務,振興蠶絲科技、產業和文化是我們的任務和歷史責任,開創21世紀新的絲綢之路是我們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