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部概況
1986年,由黃希庭教授牽頭獲得了普通心理學碩士點,並同時成立了心理學專業;1988年,心理學研究所成立之初,只有由1位教授和3位年輕科研人員(即黃希庭教授和張慶林、張進輔、張蜀林,後被簡稱為“一黃三張”)組成。當時相當困難,沒有必要的辦公設備、圖書資料、實驗儀器和辦所經費,日常運轉僅靠所長黃希庭教授的科研經費和研究生經費維持。在所長黃希庭教授的帶領下,通過全所教職員工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研究所不斷得到發展;1993年,黃希庭教授牽頭獲準普通心理學博士點,同年該學科點被四川省評為“四川省重點學科”;1994年3月,經教育部備案,設立西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與西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實行系所合一,一套班子,雙重建設,黃希庭教授擔任首屆系主任兼所長。建系之初,有教職工14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講師5名,助教2名,黨政教輔人員3名;1998年由黃希庭教授牽頭成功獲得“心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0年,在黃希庭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由張慶林教授牽頭獲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點,同年,原心理學實驗室改建成為重慶市基礎心理學重點實驗室,由張慶林教授擔任主任;2001年,學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由黃希庭教授牽頭成功申報基礎心理學國家級重點學科;2002年,黃希庭教授帶領張慶林教授、李紅教授等成功申報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點,同年重慶市基礎心理學重點實驗室改由李紅教授任主任;2004年,重慶市基礎心理學重點實驗室被評為“重慶市優秀示範重點實驗室”,並由李紅教授擔任主任;2005年,在黃希庭教授、張慶林教授的支持下,李紅教授牽頭成功申報了“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年,李紅教授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組建了“中—加聯合兒童心理研究中心”;此外,心理學部還和友鄰單位聯合建設了教育部重點文科基地——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2004年起,與教育學部共建)、重慶市重點文科基地——重慶市心理學與社會研究中心(2001年起,與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部共建)。2011年12月,學校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科學研究所、重慶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慶市心理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基礎心理學重點實驗室的教學科研人員合併組建成立了心理學部,成為西南大學重點培育的研究型學部。
截止2015年3月,學部教職工79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 39人,講師 22 人。共有16名博士生導師、41名碩士生導師。具有博士學位的63人,占教職員工總人數的80%。現有資深教授1人,國家“千人計畫”特聘教授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重慶市百人計畫1人,重慶市巴渝學者1人,重慶市科學技術帶頭人9人;有出國留學經歷的青年教師39人。學部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獲得者1名(黃希庭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李紅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黃希庭教授、張慶林教授、李紅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黃希庭教授),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2人(黃希庭教授、張慶林教授),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黃希庭教授);重慶市優秀教師1名(張慶林教授),重慶市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李紅教授、鄭涌教授、陳紅教授),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鄭涌教授),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3名(黃希庭教授、張慶林教授、李紅教授)。學部有博士研究生導師6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4名,師資力量雄厚。
學部學科建設以中國著名心理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家級教學名師”黃希庭教授作為學科領頭人,有張慶林、李紅、張進輔、鄭涌、陳紅等中國心理學界知名學者為學科建設的骨幹力量,還有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博士、碩士為第三梯隊成員, 科研實力強,成果豐碩。其中,黃希庭教授、張進輔教授、李紅教授合作完成的《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與教育》曾於1998年榮獲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此外,學部教師還獲得其他省部級獎勵30餘項。僅2004年1月~2007年9月,學部就發表SCI、SSCI收錄論文34篇,摘要被SSCI收錄論文88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45篇,發表一般期刊論文150餘篇。據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2006年統計顯示,在心理學領域,學部2001~2004年發表在CSSCI上的文章數量全國排名第5,被引用次數全國排名第4。
學部十分重視在合作與交流的背景下加強師資與學科建設。2004年以來,舉辦了10餘次國內、國際會議。先後與中科部心理所、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多所國內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科研和教學合作關係;與Yal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Brown University、West-Virginia University、 Lond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Toronto等多所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近年來,學部有13名教師曾分別多次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進行教學科研合作與交流,同時該部還接收和培養來自美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的交換本科生和研究生。
學部現擁有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心理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兩個重慶市重點文科基地即重慶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和重慶市心理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基礎心理學重點實驗室,中國-加拿大聯合兒童心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實驗室包括fMRI腦成像研究中心、ERP實驗室、虛擬現實實驗室、眼動實驗室、生物反饋實驗室、痛覺實驗室、行為觀察室、心理健康實驗室等。
學部有心理學(師範)專業、心理學(中外合作辦學)、心理學專業、套用心理學(非師範)等全日制本科專業;有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三個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點;有心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截至2015年,學部有在讀全日制本科生370人,研究生579人(含學術型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碩士),博士生95名,博士後15名。根據學校發展規劃(2007.9),今後心理學部計畫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100 名左右,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100 名左右,高師碩士30名左右,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0 名左右,博士後研究人員 3 ~ 5 名。另外,學部享有接收同等學力的在職人員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的權利,同時還招收套用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網路教育學生,目前在讀規模已達 2000 餘人。
在黃希庭教授提倡的“勤奮、嚴謹、創新、求實”的部訓指導下,心理學部充滿生機與活力,全部教職工正全身心投入,努力工作,爭取把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研究型學部。
專業介紹
一、本科專業
1、心理學專業(免費教育師範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較系統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服務、心理科學研究以及管理工作的中等學校師資。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思維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中小學生心理學、學校心理輔導等。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2、套用心理學專業(非師範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心理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企業以及教育、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開展心理諮詢和治療,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組織行為學、心理諮詢與治療、變態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公關心理學等。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3.心理學(中外合作辦學):西南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舉辦心理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截至2016年8月,作為教育部目前審批的3個心理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之一,該項目是唯一一個由國家“211工程”和“985平台”重點建設高校與世界排名前20名的知名大學進行的合作辦學項目。
二、碩士研究生專業
1、基礎心理學:含時間心理學、人格與健康、人格與文化、人格心理學、認知心理學5個專業方向。
2、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含學習與思維、發展心理學、創造性思維與學習3個專業方向。
3、套用心理學:含運動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2個專業方向。
三、博士研究生專業
1、基礎心理學:含認知過程、認知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人格過程、人格與健康、人格與文化、人格測評7個研究方向。
2、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含學習與思維、發展心理學2個專業方向。
重點學科
一、基礎心理學
西南大學基礎心理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其學科學術帶頭人為黃希庭教授。
西南大學基礎心理學有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有些研究成果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時間心理學研究方向
始於1961年,是國內時間心理學的研究中心。在方法和理論上有不少創新,如將模糊統計賦值、信號檢測論、多因素實驗運用於時間心理研究,開闢了時間隱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時間認知分段綜合模型、時間表征三成分模型,有三項發現KaPPa效應的年齡特徵、心理時間的分段性、時間維度的人格特徵。主持過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該領域已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其成果被國內外多種學術著作和教科書引用,其中一篇被國外學術刊物全文譯載;28篇論文被PA收錄,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該方向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時間認知、時間管理、時間人格維度研究等。該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黃希庭教授、李伯約教授、張志傑副教授等。
人格心理學研究方向
始於1982年。在研究方法和理論上有不少創新,如將模糊聚類分析法、模糊偏序關係矩陣排列法、多特質多方法分析等運用於人格研究。最先將價值觀引入心理學教材,把青年價值觀分為十大類,並對當代我國青年價值觀進行實證研究;開創了對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心理學研究。本研究方向曾先後主持過l個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專向項目、10餘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其3個重點項目),出版專著14部、論文140餘篇,其中16項研究被PA收錄,5項成果被國內相當多的教科書引用。出版了國內一些有影響的學術著作:《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與教育》(獲教育部一等獎)、《人格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學》、《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中國人的人格結構》等。該方向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中國人的人格理論與評鑑、健全人格養成教育、我國西部民族心理與教育、青年價值觀與教育等研究。該該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李紅教授、張進輔教授、鄭涌教授、趙伶俐教授、陳紅副教授、黃希庭教授等。
認知心理學研究方向
始於1986年,主持過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上發表論文30餘篇,在其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60餘篇。在因果推理、歸納推理、條件推理、傳遞性關係推理、類比推理、比例推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頓悟的“概念驅動理論”、條件推理的“命題語意加工的問題空間理論”,能力培養的“啟發式思維策略轉換理論”,以及漢字識別的“多層次雙向格式塔加工模型”;結合思維策略訓練研究開發了學科領域思維能力訓練的實驗教材,提出了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性知識轉化理論和六階段思維訓練模型。該方向主要從事四方面的研究:思維與創造、認知發展研究、審美認知研究、漢字認知研究等。該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張慶林教授、劉電芝教授、李紅教授、趙伶俐教授、范蔚副教授。
人工智慧及工業心理學研究方向
是本學科近10年來不斷努力發展較快的研究方向。已承擔2個國家863計畫子課題、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個教育部科技項目及重慶市科技項目,對自動推理和神經網路、組織形象設計和企業文化心理、人-機-環系統中人的因素等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在學科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20餘篇論文被SCI、EI、ISTP收錄,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其中對交疊作業瓶頸干擾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方向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人工智慧與認知、企業文化心理、人-機-環系統中人的因素等。本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邱玉輝教授、秦啟文教授、李永建教授、朱策教授、李伯約教授。在新的世紀裡,黃希庭教授率領的我校基礎心理學科全體成員正在努力把該學科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心理學科,為中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二、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西南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科於2000年被批准為重慶市重點學科,2001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多年來,該學科對發展與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論和套用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學習與創造心理、教育心理和兒童發展心理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造就了在國內居於領先水平的學校梯隊,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迄今為止,學科組成員已在學科級和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71部,有近30項課題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學習與創造心理研究方向
該方向能緊跟學科前沿,對創造性思維、羅輯推理、知識學習與思維發展幾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創造性思維方面,主要進行了頓悟、假設檢驗、類比遷移等創造性思維過程中的思維策略研究,並探討了創造性思維策略的發展和訓練。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造性形成的源事件激活理論”,該理論為深入研究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心理機制開創了新的視角。出版了《創造性研究手冊》、《創造性心理學》等專著,發表了近20篇高水平的科研論文。(2)在邏輯推理方面,比較注重對知識的有效學習、思維發展與元認知的綜合研究,特別是思維策略和學習策略的訓練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一定的建樹。提出了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性知識轉化理論”、“學科問題解決的認知模型”等,並開發出了《思維訓練》系列教材(共30本)、《學科研究性學習》教材(共4本),出版了理論專蓍《元認知與主體教育》、《高效率教學》、《學習策略》等。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7項,省部級課題15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4項,在《心理學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著作19部。其研究成果被國內同行專家評價為國內“比較領先的水平”,在國際上也受到好評。該方向還和國外建立了比較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學科帶頭人張慶林教授兩次赴美,與耶魯大學教授、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R.J Sternberg合作研究創造性智力,併合作出版了專著。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有張慶林教授、劉電芝教授、楊東副教授、徐展副教授、趙玉芳博士、曹貴康博士、史慧穎博士。
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
該方向主要在教學心理、心理素質教育、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等領域的研究上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取得了一些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1)教學心理學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具體表現為:對教學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當代教學心理學的發展趨勢、教學心理學的研究範疇等都有深入系統的探討,發表了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出版了國內第一本較系統的《教學心理學》專蓍,受到國內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獲重慶直轄後首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組織編寫了《教學心理學叢學》(共10本);研究成果《教學心理學研究》獲教育部1998年度全國師範部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對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先後承擔了10餘項國家、部委科研課題,在《新華文摘》、《教育研究》、《心理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了《幼兒心理學素質訓練》(共10冊)、《中國小心理素質訓練》(共15冊)、《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共4冊)、《家庭心理素質教育》(共8冊)、《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叢書》(共5本)、《師範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特點與教育》等系列叢書。(3)在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特徵和規律的系統研究基礎上,以大學生的教育性活動為“經”、意識性和社會性發展為“緯”,建構了大學生心理學的新理論體系,被同行專家評價為“心理學本土化的成功嘗試”。其代表性專著《大學生心理的發展》獲四川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已經主持了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含重點課題)16項,在《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教材50餘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關20多項。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有張大均教授、陳旭教授、郭成副教授、余林副教授、馮維副教授、吳明霞博士、劉衍玲博士等。
兒童發展心理研究方向
該方向主要對兒童認知發展、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較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兒童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和“兒童動作邏輯推理能力的早期發展研究”。深入探討了兒童高級邏輯推理能力的早期動作起源、表現及其發展規律,兒童解決問題的成功思維策略、學習策略及其教育對策,這些研究工作對於幼稚園課程開發、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均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2)在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的研究上,探討了幼兒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的差異,異常心理現象的成因、表現及矯正。主持了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形成了《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專著、多媒體課件、學習使用指南等重要成果,相關的成果已經發布在“中國小教師網”上,得到了教育部的嘉獎。(3)在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兒童青少年審美心理的發展與美育對策研究”,對兒童審美心理的早期發展與教育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國內第一部關於兒童青少年審美心理發展與教育方面的專著。近年來,該方向的研究人員已在《心理學報》、《教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出版了《兒童青少年審美心理的發展與美育對策研究》、《三歲前兒童心理的發展》等著作10餘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1項,榮獲省部級獎勵8項。該方向的帶頭人李紅教授與加拿大共同協力組建的“中國—加拿大聯合兒童心理研究中心”將進一步推動本方向的研究向國際化邁進。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有李紅教授、劉雲艷教授、陳安濤博士、高雪梅博士、胡興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