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西南大學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是為適應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動物科學類創新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學科大類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的華西協和大學,經歷了西南農學院、西南農業大學和西南大學三個建設時期。中心依託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主要涵蓋了畜牧學、獸醫學、水產學3個一級學科,擁有特種經濟動物飼養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臨床獸醫學和水生生物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預防獸醫學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蠶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動物醫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擁有動物學、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蠶學) 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部蠶桑學重點開放實驗室、重慶市牧草與草食動物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草食動物工程中心、水產科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
中心現有專兼職教師9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4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五年來共承擔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各類項目120餘項,總經費7340餘萬元;中心教師在地方優良畜禽品種培育、長江上游特有魚類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家蠶種質資源和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近五年來,學校共投入資金3050萬元更新和完善實驗教學設施、設備和環境,使實驗室環境和儀器設備條件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心現有教學實驗室面積6500平方米,儀器設備5332台(件),設備總值4157餘萬元,中心每年接納本科學生2000多名,年實驗教學量18.5萬餘人時數。
中心一直秉承“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和“以人為本、學術立校”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理念,中心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適應動物健康生態養殖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模式、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構建了分層次、模組化的“1413”實驗教學體系。中心已成為教學體系科學、實驗設施完善、管理規範、特色鮮明的動物科學大類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大量的動物科學及相關學科的優秀人才。
中心主任簡介
李雲,博士,教授,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現任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水產養殖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水產養殖學特色專業負責人,重慶市水產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動物學、遺傳學會會理事。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教育背景:1986.07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系動物學專業,同年分配到西南農業大學任教;1999.07年獲西南農業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2002.09-2004.10由中美雙邊國家基金資助赴美國名校密西根大學訪問並完成博士學位論文,2005.03獲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學博士學位。
教學科研工作:長期在教學一線擔任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先後承擔本科生“魚類學”、 “水產生物技術”和“專業英語”的理論及實驗課教學工作,研究生“分子生物學”、“高級魚類生理學”(雙語)的教學工作。曾任魚類基礎生物學實驗室主任,2007年任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近五年來共主持或主研國家、省部級等各類課題10項。目前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等項目7項,參加國家“863”項目“對蝦生長、性別決定和免疫基因的克隆”研究工作。在包括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BC發表論文20餘篇。在魚類生長發育調控機理領域有較深入的研究。
在實驗教學工作方面,成功組織申報重慶市(省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校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團隊1個,校級特色專業1個;組織完成動物科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完成實驗中心整合和建設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實驗室建設項目,組織進行動物醫院和工廠化水產養殖系統的建設工作。
主要職責:
(1) 負責貫徹落實學校辦學思想和實驗、實踐教學方針;
(2) 跟蹤國際、國內實驗和實踐教學發展前沿,負責制訂和編制實驗中心的建設和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和檢查執行情況;
(3) 負責實驗中心建設經費的申報和使用;
(4) 組織申報各類實驗教學研究項目,推動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技術水平和教學質量;
(5) 負責實驗隊伍建設和考評工作;負責協調中心與各級有關部門的關係以及對外交流工作。
中心建設發展歷程
西南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學校成立於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師範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而成。西南大學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是為適應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動物科學類創新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學科大類綜合實驗教學中心。中心現有教學實驗室面積6500m,儀器設備5332台(件),設備總值4157餘萬元,中心每年接納本科學生2000多名,年實驗教學量18.5萬餘人時數。中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實驗教學初創階段
中心在實驗教學上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實驗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1923年學校前身—華西協和大學在理學院開設了《乳牛學》和《養雞學》等實驗課。
(2)專業實驗室建設階段
1950年西南農學院成立時,在原華西協和大學農科專業的基礎上設立了牧醫系,1952年建立蠶桑專業,並建有畜牧學、獸醫學、動物學和蠶學等教學實驗室,1985年原西南農業大學成立水產系並設立了魚類學、水產養殖及捕撈學、飼料學3個教學實驗室。各實驗室在動物養殖類實驗教學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2002年原西南農業大學與原四川畜牧獸醫學院合併,加強了實驗教學的實力。2004年原畜牧、獸醫、水產和蠶學各專業的教學實驗室遷入新建的綜合實驗大樓。
(3)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階段
2005年原西南師範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併成立西南大學,在學科調整、最佳化資源配置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思想指導下,學校對教學學院和建制實驗室進行了較大的調整,2006年在整合畜牧學(包括動物科學、草業科學和蠶學)、獸醫學、水產學等學科專業建制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了西南大學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近五年來,學校共投入資金3050萬元更新和完善實驗教學設施、設備和環境,使實驗室環境和儀器設備條件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中心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適應動物健康生態養殖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模式、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構建了分層次、模組化的“1413”實驗教學體系。
中心一直堅持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思想,遵循套用型、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規律,充分利用學校優質學科專業資源,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效果和成果。五年來中心承擔各類教改項目25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7項;發表教研論文19篇,中心教師指導的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0項,學生髮表學術論文74篇。中心於2007年通過評審,成為重慶市(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師資隊伍
據《西南大學實驗教學工作條例(試行)(西校【2005】145)》,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屬校、院二級管理的實驗教學中心建制。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中心設有主任1人,由李雲教授擔任;副主任2人,分別由彭遠義教授和董國忠教授擔任。目前,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按照“骨幹人員相對穩定,兼職人員可流動,專兼職人員結合”的原則組建實驗教學隊伍,學歷、學緣、職稱、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目前,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現有專兼職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93人,專職人員45人,隊伍組成結構見表3-1。中心實驗人員配置特點為:學歷層次高,年齡層次多以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青年教師為主,他們熱愛實驗教學,教育理念先進,學術水平高,教學科研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是一支結構合理、技術過硬、業務水平高的實驗教學隊伍。
實驗室布局
近五年來,特別是兩校合併以來,中心在本科教學評估專項經費、學科建設專項基金、日元貸款的支持下,實驗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在學校用房調整過程中,中心的用房面積進一步增加,併合理調整了教學實驗室布局,集中在西南大學綜合實驗大樓,中心現有實驗室76間,總計面積6500 m。按標準上課人數585人計算,生均使用面積11.1m/人,大於標準生均面積8m/人。實驗室水、電齊全,室內寬敞明亮,實驗台、實驗凳、試劑櫃、通風櫥等設施完備。實驗室配備多媒體和網路設備,具備數位化教學環境,完全達到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要求。綜合實驗大樓安裝有先進的視頻安全監控系統和自動防火系統,保證了實驗室的安全。所有實驗室均配備了電腦和校園網網路接口,教師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校園網進入實驗中心綜合管理系統,對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和實驗室開發情況進行查詢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