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黃耆
西北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產自四川(北部)、甘肅、青海。生於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甸或山坡灌叢中。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西北黃耆 別名: 西北黃芪、西北黃蓍 拉丁學名: Astragalus fenzelianus 界: 植物界 族: 黃耆亞族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亞綱: 薔薇亞綱 Rosidae [Cronquist系統] 目: 豆目 Fabales [Cronquist系統] 科: 豆科 (Leguminosae sp.) 亞科: 蝶型花亞科(Faboideae) 屬: 黃耆屬 Astragalus 種: 西北黃耆 命名者及年代: E. Peter 分布區域: 甘肅,青海,四川
參考文獻 西北黃耆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圖版37:8-15 Astragalus fenzelianus Pet. -Stib. in Acta Hort. Gothob. 12: 54. 1937-1938;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375. 1955.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25厘米。根直伸,暗褐色,直徑可達1厘米,頸部具數個短縮而分枝的莖。莖常不露出地面,被數片殘存的鱗片。羽狀複葉呈蓮座狀,有17-29片小葉,通常長5-12厘米;葉柄很短,長0.8-1毫米,疏被白色開展的細柔毛;托葉離生,卵狀披針形,先端尖,長10-12毫米,下面疏被開展的白色長柔毛;小葉卵形或近圓形,長4-10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近圓形,上面近無毛,下面沿葉脈和葉緣疏被白色柔毛,小葉柄短。總狀花序生10-20花,稍密集,下垂;總花梗1-3,生於基部葉腋,與葉近等長或較葉長,被白色伏貼柔毛,上部並混生黑色柔毛;苞片膜質,披針形,長約6毫米,背面被白色混生黑色長柔毛;花梗長約1毫米,密被黑色柔毛;花萼管狀,長10-12毫米,密被白色和黑色長柔毛,萼齒披針形,長約為萼筒的一半;花冠黃色,旗瓣寬卵形,長18-20毫米,先端微凹,基部逐漸變狹,邊緣常帶白色,中部具褐色脈紋,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長圓形,先端鈍圓,帶白色,基部具長1.5毫米的短耳。瓣柄絲狀,長約10毫米;龍骨瓣較旗瓣稍長,長20-22毫米,瓣片半卵形,瓣柄與瓣片近等長;子房狹卵形,密被白色和黑色長柔毛。莢果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0-15毫米,稍膨脹,密被白色和黑色長柔毛,先端具長而彎曲的喙,果頸長約5毫米;種子8-10顆,寬腎形,長約2毫米,暗褐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產四川(北部)、甘肅、青海。生於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甸或山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青海省青海湖附近之野牛山。
相關的種 與“西北黃耆 Astragalus fenzelianus E. Peter”相關的種有:大通黃耆 Astragalus datunensis Y. C. Ho 甘肅黃耆 Astragalus licentianus Hand.-Mazz. 腎形子黃耆 Astragalus skythropos Bunge ex Maxim. 無毛葉黃耆 Astragalus smithianus E. Peter 康定黃耆 Astragalus tatsienensis Bureau & Franch. 雲南黃耆 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