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是西北工業大學二級學院。 學院創建於1952年,由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交通大學的航空發動機專業合併而成,命名為華東航空學院航空發動機系。2003年院系合併,成立動力與能源學院。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4個系和1個所,開設3個本科專業;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工信部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點;有教職工108人,有各類學生1202名,其中本科生837名,碩士生270名,博士生95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和浙江大學三校航空工程系組建華東航空學院航空發動機系。

1956年8月,改名為西安航空學院航空發動機系。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7年10月,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併後組成了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系。

1961年,在航空發動機系中成立了發動機附屬檔案專業教研室—709教研室。

1970年2月,原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部分專業併入。

1972年,經國防科工委批准,在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系中設定了“航空發動機附屬檔案”本科專業,並開始獨立招收並培養“航空發動機控制”本科生。

2001年,飛行器動力工程被評為陝西省本科“名牌專業”。

2002年,飛行器動力工程被評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

2003年,院系合併,成立動力與能源學院。

2008年,能源與動力工程被評為陝西省本科“名牌專業”。

2009年,飛行器動力工程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學院整合多個專業基礎課實驗室、專業課實驗室、航空發動機工程實踐中心、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心成立了航空動力實驗教學中心。

2011年,以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為主體,由材料學院、機電學院、航天學院等相關學科組參加的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動力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12年,航空動力實驗教學中心被陝西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進行了院系合併與調整,原動力控制工程系經專業調整和擴充改名為動力控制與測試系。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2013年,航空動力實驗教學中心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工信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由動力與能源學院原航空動力工程系航空葉輪機械方向(原704教研室)與航空發動機進排氣系統方向(原703教研室)組建動力與能源學院航空流體機械系。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08人,其中教師85人;教授29人(其中院士1人,二級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26人),副教授33人。國家“863”、“973”、重大專項、總裝專家12人,陝西省百人計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陝西省級教學名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樂嘉陵

陝西省百人計畫:嚴紅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范瑋、王敏慶、王占學、高麗敏、吳艷輝

陝西省級教學名師:范瑋

院系設定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4個系和1個所,開設3個本科專業。

系所設定 
航空推進系航空流體機械系工程熱物理系
動力工程與測試系中德旋轉機械與風能裝置測控研究---
資料來源:
專業設定 
專業名稱學制、學位招生科類
飛行器動力工程(含設計方向和控制方向) 四年/工學 理工
能源與動力工程 四年/工學 理工
自動化 四年/工學 理工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陝西省“名牌專業”,陝西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2個,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陝西省精品課程,1個陝西實驗教學中心、1個工信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1個陝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3年,學院獲得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6部教材獲批工信部“十二五規劃教材”,2014年,1篇博士論文獲得全國優博論文提名獎,學院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學院博士生在航空動力學報發表的論文曾被評為2010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

陝西省“名牌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陝西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

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

教育部“特色專業”:飛行器動力工程、自動化

陝西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航空動力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航空發動機燃燒原理

陝西省精品課程:火箭發動機原理與設計、氣體動力學基礎

工信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航空動力實驗教學中心

陝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陝西省航空動力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科建設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工信部重點學科;2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點。

國家重點學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工信部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博士後流動站: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學科博士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碩士點:

一級學科或類別二級學科或專業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701工程熱物理
080702 熱能工程
080703動力機械及工程
080704流體機械及工程
080721 風能和太陽能系統及工程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10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0825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082502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0852 工程碩士 085206 動力工程
085208 電子與通信工程
085210 控制工程
085232 航空工程
資料來源:

合作交流

團學活動 團學活動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俄羅斯航空發動機中央研究院等世界四大著名航空發動機研製單位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聯合成立了“中德旋轉機械與風能裝置測控研究所”、“中英傳熱與空氣動力學實驗室”和“中俄聯合適航性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與英國克萊菲爾德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共同開展了研究生雙學位聯合培養,以及本科生短期實訓工作。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1個,校級技術中心1個,專業實驗室25個。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葉柵部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新概念噴氣推進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專業實驗室:熱工程信息處理國家專業實驗室

校級技術中心: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動力技術研究中心

專業實驗室
軸流式雙排對轉壓氣機試驗台高速平面葉柵風洞試驗裝置
航空發動機結構動力學與減振實驗室單級風扇氣動-聲學綜合實驗台
航空發動機滑油系統實驗室渦輪平面/環形葉柵實驗台
軸流壓氣機實驗台脈衝爆震發動機實驗室
超燃衝壓發動機實驗室新型推力矢量和紅外一體化噴管實驗台
燃燒實驗室TBCC發動機性能實驗台
短周期跨音速渦輪葉片氣膜冷卻傳熱風洞大尺寸低速開式平面葉柵風洞
小通道燃油近、超臨界強化冷卻試驗台平板氣膜冷卻機理研究試驗風洞
大尺寸低速封閉式氣膜冷卻實驗風洞葉片完整內通道換熱係數研究實驗台
葉片全表面換熱係數與氣膜冷卻效率瞬態試驗風洞封嚴蓖齒流量特性試驗台
旋轉內通道流動換熱實驗台航空動力控制技術實驗室
葉片全表面換熱係數與氣膜冷卻效率瞬態試驗風洞旋轉內通道流動換熱實驗台
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實驗室----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動力與能源學院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承擔國防“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大飛機、高超飛行器、A計畫等三項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科技專項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先後主持和參與了總裝備部、中航工業及商用發動機等主要型號的研製與生產,年均科研經費逾 5500 萬元。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科研論文1000餘篇,其中600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申請專利54件,授權專利30件;撰寫高水平學術專著20餘部。

文化傳統

標識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選用動力與能源學院英文名中的power和energy首字母(PE),左邊是P,右邊是E(反向);中間選用渦輪動力機中抽象的葉片,寓意“飛天巡洋、動力現行”;配色選用西工大藍和草綠色,代表動力與能源學院是西北工業大學的一部分,草綠色象徵新能源,反應出學院特色。

文化活動

團學活動 團學活動

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開展了向航空發動機專家吳大觀學習、向師昌緒院士學習、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教授惠生工程報告會等活動,每年組織舉辦西北工業大學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王占學
黨委書記劉銀中
副院長劉振俠、嚴紅、王掩剛
黨委副書記沙治邦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時間職務姓名
2008年-2014年院長何國強
黨委書記杜開厚
1995年-2008年院長蔡元虎
黨委書記高廣元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詹純新,中聯重科董事長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院長兼任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副會長,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家協會會長。

王永明,現任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副所長、總設計師。

劉勝,少將軍銜。歷任國防科工委六局參謀、副局長,總裝備部軍兵種部航空局副局長、局長,總裝備部軍兵種部副部長、部長,總裝備部綜合計畫部部長。2009年12月任總裝備部副部長。

劉峰,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ssociate Fellow、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噴氣推進技術委員會委員、美國推進技術和動力學報副編輯、中國力學學報海外版副編輯。

江和甫,中國一航燃氣渦輪研究院總設計師,中國著名航空動力專家。

黃維娜,歷任中航工業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技術副所長、總設計師、所長兼總設計師,中航工業黎陽副總經理、總設計師兼設計所所長,2011年5月調任中航工業渦輪院副院長兼總設計師。

樊會濤,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總設計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