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州二中建校於1956年,是一所農村普通高中,地處鄉鎮,生源質量差,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歷經風雨。1997年,年輕的陳華員被任命為襄州區二中校長。當時學校校舍破舊,大部分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瓦房。學校招生困難,在校生僅有1000餘人。陳華員提出了“管理出效益,實幹創奇蹟”的口號,短短几年時間,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快車道。高考過本科線人數由97年的105人,上升到1000餘人,先後培養了6名區高考狀元,連續多年為清華、北大輸送新生,精彩地演繹出 “三類生源一流質量”的襄州二中現象。

基本信息

辦學精神

襄州二中根據學校地處鄉鎮,優質生源大量外流,招收的學生都是市、區重點高中優錄後的三類生這一實際,二中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確立為辦學理念,這一理念的確立,要求學校的職能,由幫助部分學生應試,轉向面向全體學生來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州區第二中學

在“終身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形成了德育為先,以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辦學特色,在教師中樹立了“不求人人升學,更求個個成才”的教育觀,每一位學生都能成才的學生觀,多元成才的人才觀,為學生體驗成功喜悅的教學觀。要求教育教學讓不同層次的不同認知水平都得到應該得到的提高,不同個性都得到應該得到的健康發展,不同特長都得到應該得到的有效培養。

走進二中校園,文化長廊赫然映入眼帘,文化長廊中的孔子、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孫中山、毛澤東等17位名人塑像和他們的名言,讓學生每天都能與這些名人零距離接觸,從他們的身上汲取人生營養;校園內綠樹掩映,翠竹生姿。鮮花、草坪,自然環境優美,壁畫、塑像,人文積澱深厚。走到校園任何一處,無不給人一種清新高雅、催人奮進的感覺,整個學校充滿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為了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我們在校園建設上很費了一番心思,很下了一番功夫。”區二中黨委書記、校長陳華員說。

襄州二中黨委堅持把學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放在首位,秉承“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把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教學中,在注重發揮課堂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的同時,注意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教學大樓示警名:“求學從做人起步,做人從知恥開始”,時刻啟發每個學生。襄陽二中實行“班級值周制”,每周由一個班負責全校的衛生、紀律等管理,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學校管理。

理解關懷是學生突出的心理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會催生一種強大動力,使學生對學校、對教師、對德育產生依戀感、愉快感。區二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深諳此理,他們不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視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用自己無言的行為,用無私的愛奏響德育工作一曲曲讚歌。

襄州二中校長陳華員在師生大會上鄭重地向學生和家長承諾:“不讓一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2003屆畢業班學生陸勤(化名),家住樊城區太平店鎮,開學一個多星期仍未返校報到。為了不讓該生因此而輟學,班主任老師李雪林頭頂烈日到陸勤家。當了解到陸勤家姊妹多,家境困難,父親準備讓她出去打工時,李老師力勸其父母“再苦不能苦孩子”,並說“萬一不行我來資助”,當即從身上掏出300元錢交到其父手中,樸實善良的學生家長看著滿臉疲憊的李老師,更被其真摯、、熱切、充滿自信的目光所感動。一個即將和校園絕緣的學生又重新回到了學校,陸勤的爺爺緊緊拉住李老師的手,動情地說:“老師啊,娃兒在家天天哭著要讀書,多虧了你啊,你是她的恩人啊!”

2004屆學生張雄因體質差,導致心理壓力大,曾一度要退學。李維佳老師和他交心後了解到他是急病亂投醫,自買藥物治療,使病情日益加重的情況後,李老師就帶他去市中心醫院看病,為他熬藥。在李老師的耐心照料下,高考前,張雄恢復了健康,去掉了心理負擔,以冷靜,平和的心情面對複習和高考,以621分的好成績考上名牌大學。

二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孤兒、單親、家庭困難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學校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學生困難。為讓學生能順利進校學習,每學期開學初為困難學生減免培養費和學雜費達10萬元之巨;學校每年春季在開展獻愛心活動,領導率先,師生全員參與,愛心活動基金髮放給困難學生,解決學生在校生活費。獻愛心活動的開展,讓貧困學生得到了幫助,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關愛他人,進而培養了他們的立志成才回報社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年在學校的資助下順利完成學業考入武漢大學的張義峰同學, “十一”長假回母校看望老師,當他聽說有個高一新生報到時交了學費後,身上僅剩下30元生活費,張義峰有個想法,“自己能走進大學校門,全靠當年二中的資助。現在二中的貧困生這么困難,我也要儘自己的一份力”。“十一”結束,回校的張義峰立即行動起來。

“一天節省3毛錢,一個月就是10塊錢,這些錢匯集起來寄回母校,資助那些和我們當年一樣——每天為生活費而發愁的貧困生 ”,在同學的幫助下,一分署名“襄陽二中校友會”的倡議書幾天內出現在武漢各高校內。幾天后,張義峰接到了100多名襄州二中校友電話,60多人表示,願意參與愛心捐贈活動。很快寄回了第一筆400元捐款。張義峰的義舉感動了襄州二中的全體師生。

2006年8月31日,該校高三(6)班郭進濤同學在返校的公車上拾到現金1090元,經多方打聽交還失主,直到失主送來感謝信學校才知道此事。2007年6月19日,高二(13)班學生彭俊偉,在校園拾到800元現金主動交到政教處,歸還失主。拾金不昧、好人好事在襄陽二中層出不窮。

教學方法

襄州二中根據招收的都是中等生,學生基礎知識欠缺,學習習慣較差這一實際,制定了 “低起點,小步子,緩階梯,勤鞏固,多鼓勵” 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探索出 “自學理解——質疑討論——答問點撥——練習鞏固”四塊式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根據這一教學模式,結合學科特點、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在教師中樹立每一位學生都是天才的學生觀,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是學生的朋友的教師觀,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管理中,始終強調教學過程的規範化,在平行分班,平等競爭的基礎上,我們要求做到教學過程的六統一。即統一備課提綱、統一教學目標、統一課程進度、統一使用資料、統一作業訓練、統一檢查評估。

為了促進常規教學的落實,把教學過程六統一落在實處,我校特制定了常規教學督查制度,有校黨委牽頭,教導處、年級組、備課組長參加,每周日晚對教師的備課、聽課、作業批改實行一周一檢查,一公布一兌現,效果顯著。

人才培養

2001年上省線680人,升學率全縣第一,尤鵬禹考取清華大學,燦輝考取中國科技大學。2002年高考又創佳績,上省線1168人,上線率為80%,仍居全區第一,司紅傑同學奪取全區文科狀元,考取清華大學,楊濤、陶丹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解放軍軍事院校等全國各地重點大學每年在我校都錄取數百名優秀學生。與時俱進的襄州二中2003年高考再創輝煌:上省線1435人,上線率88.25%。其中過本科線746人,周娟、趙冬梅、劉紅靜同學分別以577分、575分、572分囊括全區文科前三名;李莉莎、關濤同學分別以615分、613分奪得全區理科第二名、第三名。關濤同學考取清華大學,龔書磊同學考取北京體育大學。

校園文化

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州區第二中學

發展的二中規模空前,辦學條件全面上檔,五幢教師宿舍樓巍然屹立;

三幢學生公寓高聳雲天;一幢電腦管理的現代化標準餐廳可容納2000人同時就餐,設備齊全的學校招待室,可接待大型會議食宿;造型新穎、功能齊全的實驗大樓崛起在學校中心;正面主樓高八層的教學辦公綜合大樓,可容納45個教學班,每個教室均有語音聽力設備和大型彩電,是二中的標誌性建築,在襄樊市堪稱一流。全市最大的現代化的標準運動場,使學生、休息、運動場所一應俱全。

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陽二中在狠抓教學質量和硬體建設的同時,注重內容運行機制的管理和環境、文化建設。首先,學校制定完善了多項管理制度,實行了年級負責制、教師聘任制,形成了人人參與競爭,個個爭當先進的大好局面;其次,加大對教學的投入,已形成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的良好風尚。加強教學輔助設施建設,年增圖書數萬冊,每年購置大量的實驗儀器、體育器材。

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州區第二中學

第三,重視校園環境管理,實行班值周制,校園整潔幽雅,道路平整硬化,樹木參天成林,名花異草爭艷,是立志於學的青少年成才的搖籃;第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學校辦有內部刊物和簡報,寓教於樂的講座、報告、廣播、文化長廊和文藝晚會引導學生讀高品位的書,做高品位的人。

襄州區第二中學 襄州區第二中學

學校授權每年舉辦一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有3--5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被吸納為中共預備黨員。"教育教學先進單位"、"最佳文明單位"、"市級安全文明單位"、"市級先進基層組織....一面面獎旗、一塊塊獎牌,是襄陽二中的光榮和驕傲,更是黨和人民對二中的肯定和鞭策。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和新世紀的召喚,襄陽二中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與時俱進、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