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褐耳雀鷹
拉丁學名:Accipiterbadi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隼形目
科:鷹科
亞科:鷹亞科
屬:鷹屬
亞種:6種
命名時間:Gmelin,1788
英文名稱:Shikra
外形特徵


分布範圍
分布於從高加索地區、伊朗,向南到斯里蘭卡,向東至越南;在非洲,則從東部至南部。中國國內於新疆西部喀什(7月),貴州龍里,雲南騰衝、勐養,廣西,廣東連平、揭陽、徐聞、廣州灣,海南東方、白沙、樂東、五指山、吊羅山、陵水為罕見留鳥。
生活習性
棲息于山地和平原森林中以及在有稀疏樹木的農田、草地、草原和荒漠地帶,常在林中或林緣河流、湖泊等水邊地帶活動,有時也見在公園、果園、村莊、甚至出現在城市的上空。白天活動,常單獨在天空中翱翔,叫聲短促而清晰,不斷重複不止。主要以小鳥、蛙、蜥蜴、鼠類和大的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林緣和農田邊緣上面的低空中飛行,發現地面上的獵物後馬上俯衝下來捕食,但很少追捕飛行中的鳥類。
生長繁殖
營巢於大樹杈上,距地面5—15米高,有時也利用喜鵲和烏鴉的巢。巢的結構極為粗糙,主要樹木的枯枝構成,內墊樹葉和小樹枝。每窩產卵3一4枚,偶有少至2枚和多達7枚的。卵的顏色為藍白色。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33—35天,育雛期為30天左右。[2]亞種分化
(6種)[3]1、Accipiterbadiuscenchroides分布於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伊朗和印度。

2、Accipiterbadiusdussumieri分布於印度和孟加拉國。
3、Accipiterbadiusbadius分布於印度和斯里蘭卡。
4、Accipiterbadiuspoliopsis分布於印度,中國,泰國和越南。
5、Accipiterbadiussphenurus分布於塞內加爾,甘比亞,沙烏地阿拉伯,薩伊和坦尚尼亞。
6、Accipiterbadiuspolyzonoides分布於薩伊,坦尚尼亞和非洲南部。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瀕危物種。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生效年代: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