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紅釉加彩陶鼎

褐紅釉加彩陶鼎

此鼎於陝西省寶雞市譚家村四號墓出土,子口內斂,深腹下垂,腹中部有一周凸菱,腹下三條蹄狀足較矮,兩個寬板式附耳上端外撇,兩耳間的鼎口上扣合有覆缽形鼎蓋,蓋頂有圓餅狀把手。把手周圍及鼎蓋口部各有一周綠彩裝飾帶,與鼎腹的凸弦紋上下呼應。

簡介

中文名稱: 褐紅釉加彩陶鼎

英文名稱: Brownish red glazed and colored pottery ding

介紹

複合彩釉裝飾

褐紅釉加彩陶鼎 褐紅釉加彩陶鼎

綠彩覆蓋之下,有模印的菱形格紋若隱若現。整個器物滿施褐紅色釉。這種複合彩釉的裝飾技法,代表了兩漢時期釉陶裝飾工藝的最高水平。

多種成型工藝

從製作方法上看,這件釉陶鼎是首先將鼎身和鼎蓋輪製成型,器物表面隱約可見的多處橫向紋線就是輪制過程留下的痕跡而非有意的裝飾。此後,再翻模做出三足、兩耳、把手,並把這些附屬檔案捏塑到鼎身和鼎蓋上。因此,這一件器物使用了輪制、模製、手制捏塑三種成型方法,這是漢代陶鼎流行的成型工藝。

漢鼎

趨於消失的禮器

西漢前期的鼎在造型上與戰國時期沒有大的差別,均是三足較高且獸蹄形象比較逼真。自西漢中期開始,鼎足就開始變矮,直至矮到與鼎身很不相稱。出自關中的這件鼎就處於此種蛻變過程中。洛陽燒溝漢墓中出土的矮足鼎還在鼎蓋上用墨寫出"初祭肉"三字,表明是遵從沿襲周禮,以肉祭神的風尚。

此鼎與前述釉陶壺同出於一座墓中,一起隨葬的還有用來盛裝糧食的陶倉和裝酒的陶樽,以及一件西域人形象的陶俑。這座墓所反映的釉陶工藝及埋葬習俗是關中漢墓非常重要的資料。

其他相關信息

規格: 高21厘米 口徑19.1厘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漢

類型

質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 從神壇走向塵世—秦漢魏晉南北朝 炊食具 飲食具

收藏地: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主題詞或關鍵字: 鼎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