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畫作名稱】《裸女照鏡》
【創作者】 喬凡尼·貝利尼(義大利)
【創作年代】1515年
【風格】古典主義
【題材】
【規格】62cm×79cm
【材質】 板 油彩
【存藏處】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藏
【作品賞析】
畫中裸女抬手照鏡的姿態和隨意搭在身體上的長巾,使人體既袒露又含蓄。喬凡尼·貝利尼運用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塑造了飽含生命力的柔軟肌體,畫面色塊的配置既有冷暖對比又和諧呼應,畫中的人體曲線多變與背景橫豎直線的單純分割形成強烈對比,造成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透過背景的窗戶,可見無垠的藍天,白雲深處的一線曙光升起,照耀著丘陵大地,和平寧靜的大自然和豐艷嬌麗的人體相映成輝,充分表現出畫家肯定人性和歌頌大自然的人文主義精神。
喬凡尼·貝利尼這件作品,刻畫了一位體態豐腴的健康少女,突出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特有的靜穆感。持鏡裸女神色憂鬱,青春的生命與戶外明媚的景色都未能使她感到快樂,這是一幅關於生命自省的作品。喬凡尼以細膩的古典技法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少女的肌膚、體態,大膽地將室內處理為暗色調,以襯托裸女的純潔與憂傷情緒。窗外的風景在手法上既引入了透視法,又強調了光影效果,使整幅畫面統一完整。
創作背景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什麼哲學,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里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 宗教神學的絕對權威。
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義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拜占廷)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亦有一說是十字軍3次東征(儘管第三次半途而廢)帶回來的紀念品,他們在路上發現了這些書,就搬了回來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後被人發現,驚嘆古羅馬的藝術,文學等,就開始極力傳播,意圖達到古羅馬那時的成就)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意義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對人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讚頌,因此,藝術題材中出現描繪人體,表現人體美的作品。在以享樂為追求的威尼斯尤為發達,喬凡尼·貝利尼可謂先驅者。在《裸女照鏡》中,人體已成為畫中的主體藝術形象,豐滿、健壯、充滿生命力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人,代替了蒼白的神,它標誌著黑暗的中世紀的結束和新時代的到來。
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13世紀末期,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另有相關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