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天佑

裴天祐,字順之,號鶴洲,明代贛榆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

生平簡介

裴天祐,字順之,號鶴洲,明代贛榆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官建安令(今福建省建甌縣)、監察御史,巡按河南、陝西、四川、山東。拜大理寺右丞、左丞,晉右少卿。逾年擢升光祿寺正卿,終致仕歸里。他於晚年曾“南走淮陰”,與《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結識為友。當他晉升大理寺卿時,吳承恩為他寫了《贈裴鶴洲晉列卿兼逢初度歌》一詩(見《射陽先生存稿》)。在任大理寺卿時,他清正廉明,執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讚譽。“罪人挾萬金賂免死,天祐籍其金於官,置之法。”他是當時著名的一位清官、學者和詩人。後因朝廷腐敗,棄官還鄉後,撰寫《鬻兒行》長詩,著成《拙逸亭稿》,並校正張峰所撰的《隆慶海州志》。去世後,其墓誌由御史何寬撰文,潘季馴書寫。

生平事跡

隆慶三年(1569年)贛榆縣知縣張瓚貪酷,天佑作《鬻兒行》譏之。
《鬻兒行》:
“風淒淒,雨蕭蕭, 煙寂寞兩三朝。去年水澇今年旱,官租私負何曾饒。身無完褐體膚露,日不再食形容憔。索食稚子牽衣哭,左支右調情無聊。門外青衣接踵來,稅糧徭役並向催。男子但云怕塞楚,婦人密說且逃開。又戀家鄉不忍離,商量割愛鬻嬰兒。嬰孩生長才十歲,豪家買去與緡錢。育養何難棄何易,貧兒不異犬與豺。兒聞相別淚不乾,母見兒行號蒼天。捫胸頓足僵復起,悲風流水聲潺潺。大反勸妻休痛苦,輸租供役分當然。及到使官六,遷延不引見,府胥索稱頭,隸卒需酒饌,浮費十二三,追呼猶未已,俯仰有誰憐?愁生不如死,死者無知亦無憂,生者饑寒競流徙。君不見壘壘餓死田間溝,殘骨枯骨無人收。草根樹皮都食盡,誰思拯救出奇謀。”
裴天佑作為封建官吏,為官一生,清正公允,不僅受到封建高層的賞識,更在當地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以至於在他死後,鄉民集資為他建了座鄉賢祠。

作品賞析

夾谷山
裴天祐
翠微西近祝其城,齊魯當年此會盟。
幽洞雲深人已去,古壇松老月還明。
卻兵余焰遺空谷,罷享流風動廢營。
我欲東臨尋勝跡,開尊東麓聽啼鶯。
——《重修贛榆縣誌》卷四

導讀

夾谷山,又叫祝其山。《春秋》(魯)定公十年載:“夏,公會齊侯於夾谷,孔丘相。”山在今贛榆縣夾山鄉汪於村西北。山上有明代以來聖人殿、聖化亭、奎星洞、夾谷書院諸遺蹟。祝其縣,屬東海郡,漢置宋廢,故城東北距夾谷山十餘里。
此詩描述夾谷山悠久的歷史勝跡和當前的空幽景象,抒發探尋遺蹟兼聽夾谷啼鶯的情懷。唐人胡曾首寫夾谷啼鶯的實景,清代即以“夾谷啼鶯”為贛榆八景之一,此景實已轉為風吹石洞發出宛如黃鶯啼鳴的聲響。“幽洞”,指夾谷山山谷。“古壇”,指夾谷山上石頭壘砌的平台,相傳為齊魯會盟時的禮壇。“卻兵”,指孔子挫敗齊國欲以萊人之兵劫持魯定公事,見《左傳.定公十年》。“罷享”,指齊魯會盟結束時,“齊侯將享公(即宴饗定公)”,孔子認為:“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享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終“乃不果享”,此即“罷享”之事,見《左傳·定公十年》。“廢營”,指齊魯兩國與盟人員駐地舊址。“開尊”謂舉杯飲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