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兒行

《鬻兒行》是清代詩人陸嵩的作品。詩以真摯動人的筆觸,描繪了父母賣子這一人間慘劇。

詩歌原文

鬻 兒 行
老夫牽兒上街鬻,老婦相隨道旁哭。
兒年雖幼頗有知,掃地烹茶習已熟。
客問鬻兒幾何錢?老夫老婦俱涕漣。
是兒親生不論價,但願小過休笞鞭[1]。
兒隨客去遠難喚,老婦歸來哭且怨。
可憐老夫不敢言,忍淚吞聲欲誰勸。
君不見,東家有男朝無餐,西家有女衣不完。
老夫老婦慎勿嘆,兒雖遠去無饑寒。
嗚呼!兒苟無饑寒[2],鬻兒何用心悲酸

詩歌注釋

[1]但:只。笞鞭:即鞭笞。鞭撻,抽打。
[2]苟:如果。

詩歌簡析

本詩以真摯動人的筆觸,描繪了父母賣子這一人間慘劇。開頭至“忍淚吞聲欲誰勸”寫老夫婦鬻兒情景。詩中,老夫婦對幼子難以割捨的親情,“是兒親生不論價,但願小過休笞鞭”的可憐心愿,幼兒離去後的無盡哀痛俱敘寫得哀惋悲悽,血淚交融,有著難以言喻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君不見”以下是詩人對老夫婦的勸慰,言到處是無衣無食的孩子,如能給幼子找一能避饑寒之所,就不必為鬻兒辛酸不已。貌似平靜的寬解,實流露出對失兒夫婦的深深同情,及對釀成這一人間慘劇的黑暗社會的無比憤懣。
本詩深衷淡貌,語言通俗平易而意味深長,強烈的感情意緒奔涌迴蕩於客觀平靜的敘寫之中,找不到同情之語,而同情之心流淌於字裡行間,看不到指斥之辭,但對吃人社會的不滿憤怒力透紙背,藝術上卓有特色。

作者簡介

陸嵩(1791―1860),字希孫,江蘇吳縣人。廩貢生,官鎮江府學訓導,操守廉潔,罷官後,不名一錢。有《意苕山館詩》十六卷,文一卷,《蒙談》一卷並行於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