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殖壺菌

ATCC20888多不飽和脂肪酸合成酶3個亞基的開放閱讀框對比分析以及14C同位素標記推斷Schizochytrium極有可能通過聚酮合酶(PKS)催化合成DHA。 Wallis等人也揭示Schizochytrium體內DHA生物合成不依賴碳鏈延長與脫氫反應,他們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揭示了DHA合成存在新的機制。 以上研究充分說明,chizochytrium體內DHA的合成過程並不涉及脂肪酸脫氫酶和去飽和酶催化過程,而是由PKS

概況

裂殖壺菌又稱裂壺藻,屬於真菌門(Eumycota)、卵菌綱(Oomycet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破囊壺菌科(Thraustochytriaceae)的一類海洋真菌,單細胞、球形。Schizochytrium細胞積累大量對人體有用的活性物質,如:油脂、色素、角鯊烯等,其中油脂占細胞乾重的70% 以上,總脂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非常高,達到35%~40%,結構類似的脂肪酸含量低,容易分離純化,而且沒有魚腥味。目前,因微藻培養需要光照和CO2,生產工藝繁雜,成本高,故裂殖壺菌是一種極具實現工業化生產DHA潛力的微生物之一。
絕大多數的微生物體內多不飽和脂肪酸通常由單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酸油酸開始,並通過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一系列去飽和酶催化完成。而許多研究者在裂殖壺菌合成DHA代謝機理時發現裂殖壺菌合成存在新的途徑。Metz等人通過對Schizochytrium sp. ATCC20888多不飽和脂肪酸合成酶3個亞基的開放閱讀框對比分析以及14C同位素標記推斷Schizochytrium極有可能通過聚酮合酶(PKS)催化合成DHA。Wallis等人也揭示Schizochytrium體內DHA生物合成不依賴碳鏈延長與脫氫反應,他們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揭示了DHA合成存在新的機制。以上研究充分說明,chizochytrium體內DHA的合成過程並不涉及脂肪酸脫氫酶和去飽和酶催化過程,而是由PKS 途徑合成。這一重要發現將為裂殖壺菌的代謝調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對於DHA的具體合成機理仍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