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運甫

袁運甫

袁運甫(1933年5月—2017年12月13日),1933年生於江蘇南通。1949年就讀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壁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院長。 2017年12月13日,袁運甫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袁運甫 袁運甫

袁運甫,1933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49——1952年在杭州國立藝專學習,1933年初——1954年9月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習並畢業。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即在學院任教。歷任特藝系、裝飾藝術系系主任,裝飾藝術研究所所長。學院合併清華大學後,繼續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至今。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壁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學院院長。

袁運甫壁畫作品:“北京太廟國家禮器《中華和鍾》、人民大會堂壁畫《千里江山圖》、全國政協壁畫《晨曦》、香港廳《荷塘香遠》、山東廳壁畫《泰山》、中國駐香港特派專員公署大樓壁畫《祖國大地》、最高法院大樓壁畫《高山仰止》、最高檢察院壁畫《江山勝攬》、中華世紀壇大廳壁畫《中華千秋頌》與環境設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壁畫《巴山蜀水》、《萬里長城》、北京建國飯店壁畫《長江萬里圖》、四川鄧小平紀念館壁畫《峰》等。

袁運甫出版了四本論文集。六十年代由天津美術出版社的《怎樣畫水粉畫》。198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裝飾繪畫散論》。1995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袁運甫悟藝集》。2001年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有容乃大》。此外,袁先生還出版了《袁運甫畫集》、《袁運甫線描》、《袁運甫彩墨畫》、《向世界博物館推薦叢書——袁運甫》等各種畫冊畫集。主編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年來的《藝術設計》、《中國當代裝飾藝術》、《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部分卷目)等重要的學術著作。

藝術履歷

《祖國大地》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中央辦公廳和毛主席紀念堂的有關領導找到袁運甫,安排他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複製大型藝術掛毯《祖國大地》。73歲的袁運甫沒有任何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在袁運甫的心中,這是一項很光榮也很神聖的任務。

袁運甫第一次接受這項任務是在30年前,當時有關方面安排他和劉秉江等人為即將動工修建的毛主席紀念堂創作一件大型藝術作品,創作地點設在北京王府井北大街的考古研究所。袁運甫有自己的創作習慣,他每次都是先在家中把藝術構思畫成小稿,然後帶到辦公室去放大,那段時間他們前前後後創作設計了很多題材,經過篩選上報,準備取意毛主席詩詞《詠梅》進行創作,但這個方案最終未被採納,後來是按照毛澤東詩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進行藝術構思,寓意毛主席與大地同在,永垂不朽。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創作,袁運甫等人終於完成了送審稿,為把毛澤東坐像襯托得雄偉高大,他們採用了民族傳統的畫法:大山小畫,以小見大,江河、樹木和遠方群山都用朦朧的畫法來處理,使畫面顯得更加深遠,把人們帶入遼闊深遠的意境。

袁運甫 袁運甫

在此期間,他們根據毛主席紀念堂美術組和中央有關領導的意見,多次對作品進行嚴謹細緻的修改,最終完成了高6米、寬2米的油畫作品《祖國大地》。這件巨幅油畫無論從藝術上還是政治上說,都堪稱精品,畫面上是東方欲曉的神州大地,近處山巒起伏,飛泉流瀉,長江黃河千迴百轉,歸向大海,遠處雪山滄海,依稀可見。整個畫面大氣磅礴、基調明快,使人心潮澎湃,胸襟開闊。

這幅畫由山東煙臺絨繡廠負責繡制絨繡畫,袁運甫對女工的創作進行具體的藝術指導。

1977年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前夕,毛主席紀念堂落成,這件羊毛掛毯就布置在巨大的毛澤東坐像背後。遠遠望去,毛澤東就像端坐在這群山之巔、大地懷中,好似在巡視祖國大地的途中小憩。這幅藝術珍品從此深深留在了無數人的記憶之中,也成為毛主席紀念堂里最珍貴的藝術品。

袁運甫 袁運甫

30年過去了,作品的顏色開始有些變化,毛主席紀念堂要求他對這幅作品進行複製。袁先生原本以為這件事並不複雜,但接手以後,才知道事情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簡單。原來的畫稿找不到了,需要重新進行創作複製。原來的創作集體早已不存在了,創作任務落在了他一個人頭上。他推掉了其他的一切應酬和活動,全力以赴地投入創作。歷時數月,一幅同原稿一模一樣的油畫作品擺在了有關方面眼前。順利通過審查後,他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對繡制單位進行考察。經過全面論證衡量,他和有關單位一起確定了由清華大學纖維研究所負責進行編織。

袁運甫說:“清華大學纖維研究所把最新的納米技術套用到創作中,使作品在色彩上更生動,質量上不變質、不變色、更長久。”袁先生對這件作品的創作格外用心,經常到所里進行創作指導,在質量上把關。

不久,這件新的藝術掛毯就會布置到毛主席紀念堂,而原來的那件作品將作為珍貴文物被永久收藏。

《江山勝攬》

袁運甫 袁運甫

《江山勝攬》(丙烯油彩3.3cm×11cm袁運甫 袁加)以山水長卷畫的表現形式,展開了人類社會文明與自然天地和諧共生的美好圖卷。作品在群峰長河的環抱中,描繪了從西北的祁連山、崑崙山、西南的花山、東北的長白山、東南的武夷山直至大海的廣饒的中華大地。祖國的名山大川和華夏祖先在群峰峭壁上留下的岩畫,向人們展示了壯美的自然景觀。

《晨曦》(丙烯油彩3.3cm×10cm袁運甫 袁加)以祖國錦繡山河為主題,表現了我泱泱大國遼闊的疆域、綺麗的風光和美輪美奐的天然奇景。畫面自左至右依次描繪了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太行山脈、橫斷山脈、長白山脈、武夷山脈及五嶽和寶島。在群山之中,黃河、長江蜿蜒飄渺、奔流東去,巍巍長城逝入雲霞。在畫面的遠方,是浩瀚的大海。

袁運甫 袁運甫

由袁運甫先生和青年藝術家袁加先生共同創作的三幅巨型作品同時問世。其中《江山勝攬》(3.3米高,11米寬)懸掛於人民大會堂,《晨曦》(3.3米高,10米寬)懸掛於全國政協大樓前廳。這兩幅作品均以祖國山河為創作主題,描繪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千里冰封、萬壑疊翠的壯美景觀。袁運甫先生指出:“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我們的文化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我們要從偉大的中華歷史文明中成長起來,形成具有現代精神的審美價值觀。這是我們國家60年來走向強盛和進步的軟實力”。袁加先生在介紹此次創作過程時特別說到:“中國山水畫是中國藝術發展史中的主線。我們在這次創作中將山水長卷畫的創作精神,輔以現代視覺審美的表達,進而形成中西藝術取長補短積極融合的形式語言,展現現代中國博大、開放的文化風貌,是這次創作實踐中最有益的嘗試”。

袁氏父子還為文化部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完成了油畫作品《中國載人航天技術》(2.2米高,3.9米寬)。作品表現了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所走過的艱辛路程和創造的輝煌成就。它寄予了中國人對奇妙太空的無盡夢想。

袁運甫和袁加先生近些年來為國家創作了大量標誌性藝術作品,如:2008年奧運會的奧運村大門景觀工程;毛主席紀念堂、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中華世紀壇巨型主題壁畫;“中華和鍾”創製工程等。新近完成的這三幅作品,是他們為共和國60華誕獻上的美好祝福。

藝術貢獻

公共藝術

袁運甫 袁運甫

作為當代公共藝術的奠基者,袁運甫數十年來堅持在這一領域進行不懈探索。他認為積極參與城市文化建設,是公共藝術工作者服務於社會的主要方式。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公共藝術已經作為一門新學科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袁運甫說,對城市的建設和改造,要有長遠的、整體的規劃,不能搞成千篇一律,讓人走遍全國卻感覺在同一座城市裡旅行;更不能不考慮城市的歷史與文化,一味地標新立異。袁運甫先後為首都國際機場創作壁畫《巴山蜀水》,為北京建國門捷運站創作壁畫《中國天文史》,為世界公園門口創作彩色花崗岩拼鑲浮雕壁畫《世界之門》,為人民大會堂山東廳創作鍛銅貼金箔的壁畫浮雕《泰山攬勝》,為中華世紀壇大廳創作的花崗岩拼鑲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為全國政協創作花崗岩浮雕壁畫《高山流水》。這些作品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審美愉悅,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重要符號,成為人們美好的記憶。

大美術觀念

袁運甫敢於大膽闡述自己的藝術見解和主張,也經常為自己所關注的問題奔走呼籲。他說藝術家的責任感要求他必須這么做,否則,內心就無法安寧。

對於當代藝術教育,袁運甫有自己的獨到主張,他認為美術教育必須建立大美術觀念,讓學生全面學習提高綜合藝術素養,現在的藝術教育過細的劃分,使學生的藝術視野和知識結構受到很大局限,使每個人只能走一條狹窄的路。對於十分盛行的老師帶弟子的做法,袁運甫也不苟同。他認為藝術不能搞成作坊式的,如果學生只能摹仿師傅,必然造成藝術狹隘。袁運甫曾大膽提出“自助式教育”,體現在教學上應該實行學分制,增設選修課程,這在藝術院校過去是沒有的。其次,實行工作室制,一些志同道合的藝術家一起組成工作室,學生可以自由選修。這樣既保持了每個人的特點,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而不是按照模式化去培養和塑造學生。

袁運甫還多次呼籲,儘快建立國家藝術博物館,集中展示我國的珍貴藝術品,這是作為一個文化大國的必然要求。

感激師長

先生軼事

袁運甫 袁運甫

回顧自己的前半生,袁運甫很動情地說:“我17歲考入杭州國立藝專,從那裡走上藝術道路,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與諸位藝術前輩的悉心栽培是分不開的,是他們把我引入藝術的殿堂,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仰賴這些可敬的前輩師友對我的培養。對於他們,我一生都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袁運甫說,前輩藝術家十分令人敬重,他們當時的創作環境比今天的我們要艱難得多,甚至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對民族和祖國的忠誠,對藝術的不懈求索以及他們對精神世界的堅守都值得我們學習。袁運甫在杭州國立藝專學習時,曾經師從黃賓虹等老一代藝術家。袁運甫回憶說,那時80多歲的黃賓虹住在葛嶺,他的兒子黃映宇和我是同學,經常帶著我到他家中,使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老先生。黃先生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天早晨先是神閒氣定地打一套太極拳,那份從容淡泊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然後開始大聲朗讀自己新寫成的詩詞,一字一句讀得抑揚頓挫、韻味悠長。

先生精神

對於自己的班主任彥涵老師,袁運甫的記憶更為深刻,沒有講課任務的時候,彥涵總是早早起床到孤山畫室去創作,他一進去就把門從裡面鎖上,開始忘我地創作,餓了就啃幾口涼饅頭,直到天黑才回家。袁運甫有時趴在窗子上偷看,被老師為了藝術而像苦行僧一樣生活的精神所深深感染。後來有半個學期,學校安排外出創作,彥涵帶上了袁運甫,兩人吃住創作都在一起,使袁運甫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兩人的師生情誼從那時一直持續。2005年,年近九旬的彥涵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藝術回顧展,袁運甫推辭了很多重要活動,和夫人早早趕來向老師祝賀,這份真情令彥涵動容。

糞筐畫派

袁運甫 袁運甫

袁運甫與畫家吳冠中也是交情深厚,“文革”時兩人一起下放農村。即便是在那樣的環境中,他們也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在勞作之餘,他們利用糞筐作畫架,偷偷作畫,後來被朋友們戲稱為“糞筐畫派”。上世紀70年代初,為完成北京飯店大型美術作品《長江萬里圖》,他們一起從上海、蘇州、黃山、武漢、三峽、重慶,一直到浙江及膠東的許多漁村共同生活創作,這一寶貴的人生經歷,讓袁運甫至今想來還留戀不已。

藝術人生

水墨嘗試

同許多藝術家紛紛到郊區創作居住不同,袁運甫選擇了留在城區生活,他的家在北京東城一個小區的居民樓里,環境清雅幽靜。為了便於創作,袁先生在自己居住的樓里又購置了一個單元房子,在裡面布置了一間大畫室,他和愛人錢月華每人一張畫案,只要有時間,就到那裡去畫畫。在中國畫領域,他嘗試從材料、色彩、表現內容、創作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來改造、豐富中國水墨畫的表現力,他創作的彩墨畫曾先後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法國總統席哈克、英國首相布萊爾、加拿大總統克里蒂安等政界要人。由他主創的國畫《萬里長城》,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受到普遍好評。

藝術伴侶

袁運甫 袁運甫

袁運甫和愛人錢月華是同學,兩人從同窗之誼到心生愛慕,至今已經一起攜手走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他們在藝術創作上是知音,在生活上是伴侶。他們的兩個兒子早已長大成人,自立門戶。大兒子袁佐先是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又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考取研究生,赴美國學習深造並留在美國麻省美術學院從事美術教學,還帶領20多位學生和美國的訪問學者來中國實地學習研究東方文化。小兒子袁加也是從事藝術創作的,曾設計《哈雷彗星回歸》郵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內的藝術設計和布置也是他的傑作,在為北京2008奧運會運動員村做環境設計。說到兩個兒子,袁先生的臉上不由地流露出作為父親的自豪和驕傲。有時,遠在美國的小孫女和在北京的小孫子到他身邊來過暑假,他教孩子畫畫,帶孩子外出參加活動,在融融親情中享受著天倫之樂。

他人評價

一位畫家藝術能自由地穿梭於國畫、壁畫、油畫、水粉畫、纖維藝術、書籍裝幀藝術諸領域,變而通之,得心應手。他還涉獵刺繡、壁毯、琺瑯、石雕、木雕、漆藝、金工、陶瓷和玻璃等許多行業,並為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空間環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袁運甫先生。

袁運甫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公共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家。在長達60年的藝術生涯中,袁先生涉獵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插圖藝術、設計藝術和大量公共藝術創作活動。他是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藝術大家。

在繪畫藝術領域,袁運甫先生的最大貢獻有兩點。一是他在西畫創作中,通過對西方繪畫藝術的研究和實踐,將現代色彩學與中國古典、民間藝術主觀色彩表現的傳統相融合,創造出深具現代風格的中國色彩審美品格的作品。二是袁運甫先生對中國水墨畫藝術的創新貢獻。從上世紀60年代起,袁先生在水墨畫、彩墨畫的創作中,著重在繪畫體裁、創作方法、色與墨的交融等多個方面,對傳統藝術的現代性轉換、發展、創新,做出了極具價值的歷史性貢獻,推進了中國水墨藝術的發展進程。

在公共藝術創作上,袁先生堪稱中國現代壁畫復興運動的開拓、引領者。早在1973年,他創作的《長江萬里圖》,再到1979年首都國際機場壁畫《巴山蜀水》的落成,袁先生的藝術創作,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性藝術作品。自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立至今,袁運甫先生作為一位藝術教育家,秉承厚德載物的人生理想,特彆強調加強對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學習和研究,形成了“大美術”的教育思想。

舉辦畫展

袁運甫先生(左)向嘉賓介紹自己的畫作 袁運甫先生(左)向嘉賓介紹自己的畫作

2014年8月23日,袁運甫暨“清華美術學群”作品邀請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展出。此次展覽以我國當代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袁運甫先生的藝術與他所參與的工藝美院、清華美院所觸及的美術思想及歷史事件為線索,首次向社會全面展示“清華美術學群”的學術面貌和學術主張。展覽邀請了這一學群的65位老中青藝術家,通過百餘件作品、相關文獻及多種藝術風格的展示,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共和國藝術事業人文精神的萌生、發展、傳承和演變,體現以袁運甫為代表的清華美院人對藝術、社會、人生的學術思考。

作品賞析

袁運甫畫作 袁運甫畫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