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姓名】:袁范宇
【性別】:男
【民族】:漢
【籍貫】:湖北黃陂
【出生年】:18931965
【來源】:館員傳略
【簡介】:早期同盟會會員。
范宇先生之父青年時到日本橫浜市謀生,與當地女子結婚。范宇先生生於日本橫浜,日本名為福本一善。早年就讀於燕村私塾、橫浜華僑國小、橫浜大同高小、東京正則中學、東京模範英語夜校、東京商科大學。1912年加入同盟會東京支部。1914年從東京商科大學畢業,獲得商學士位。1915年回國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在漢口與董必武、蔡濟民等人組織打倒軍閥王占元的運動。失敗後潛伏在日本商行,繼續進行地下革命工作,掩護同志在日租界開展活動,並用其日本名,幫助傳遞信件。北伐軍到武漢後,任湖北公礦局.營業課長,並繼續在日本洋行工作。大革命失敗後,許多革命同志遇害,因其在日本洋行工作而幸免於難。在范宇先生的保護下,董必武同志安全離開漢口,經上海到日本,住在其弟家中。"七·七"事變後,到湖北省建設廳工作。武漢淪陷後,復回日本商行。2
010年3月24日,網易新聞刊登《侵華日軍大佐有位“黃陂人”》,通過一位黃陂籍台灣老者的回憶,講述了一位出生於日本、祖籍黃陂的“日軍大佐”善待鄉民的故事及其身世之謎。根據老人的回憶,這位日本名叫“福本一善”、中文名叫袁范宇的傳奇人物,其父是黃陂人氏,母親為日本橫濱女子。
昨日,年逾八旬的“老武漢”萬澄中以他的親身經歷,向記者報料:袁范宇並非在日本出生,其親生父母均為中國人。之所以被傳聞成“中日混血兒”,箇中有緣由。
據萬澄中回憶,1941年初秋,作為“武昌高師”的首屆畢業學員,他在武昌和漢口各教了一學期的書後,因年輕對教師這個“行業”不甚感興趣,恰逢老家黃陂來了一位叫萬耀臣的堂叔,建議他找一位叫“蘭英”的堂姑母,到銀行謀一份差事。
“堂叔說了以上的這番話後,就領我從漢口上海路的家中,走到蘭陵路蘭陵村二號蘭英姑媽的家中見到了她。堂叔告訴我,蘭姑母的丈夫叫袁范宇,也是黃陂人,是袁的父親的原配夫人所生,小時候,他隨父親去了日本,他父親在日本開了一家美發院,續娶了一位日本夫人,也生有一子,後成為日本軍政界的一位很有權勢的人。袁范宇因此也有一個日本名字叫做‘福本一善’。袁當時在漢口的職務是漢口中江實業銀行的總務處長,下設有庶務、文書等科。”
袁范宇和蘭姑母生有二子一女,長子袁立道為抗戰前漢口著名的“跑馬師”,次子袁立邦曾和他同為漢口高級職業學校校友,他們還有一位女兒叫袁晞,長得非常漂亮,留學日本。
過了幾天以後,萬澄中就接到了中江銀行的一個通知,叫他去到銀行談話。“我按時去到銀行,哪裡是什麼談話,銀行三樓的宴會大廳已擺好了70張桌子,上面放的是記賬席,算盤、鋼筆和墨水,叫我們70個人,各坐各的桌子,做一套賬,利用算盤來加算長到過億、短到幾角幾分的數目的數字,以此考核我們的算盤水平。”
過了幾天,萬澄中就接到了銀行叫他去上班的通知。“不久,銀行的大權均由漢奸、特務、流氓一身兼的朱振鈞和陳介祿、吳薦秋等所奪取,袁范宇是一個老實人,什麼權都沒有,我則被排擠而要調到河南信陽,因而就辭職不幹了。”
萬老回憶說,抗戰勝利後,袁范宇的經濟情況不佳,但仍居蘭陵村,靠教授日、英語維持生活。解放後,袁范宇曾在人民銀行漢口民族路辦事處搞裝訂收支憑證等工作
1951年,經董必武等革命前輩介紹,到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工作。1958年,調到對外貿易局工作。1962年5月,被聘任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