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材

袁國材

袁國材同志,貴州省軍區後槽干休所離休幹部,貴州省軍區原後勤部長,曾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個人信息

姓名:袁國材

性別:男

生卒年:1911—1989

籍貫:江西省興國縣崇賢鄉

生前職位:貴州省軍區原後勤部長。

榮譽:1988年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獲得者

簡介

1909年生,江西省興國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4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總部通信員,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副官,二野輜重團團長,志願軍後勤部五分部副部長,貴州省軍區後勤部部長等職。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逝世。

人物事跡

革命事跡

在反圍剿的時候,袁國材和敵人拼刺刀,當時敵人的刺刀已經刺進他的嘴裡了,緊急之間來不及躲閃,他就用牙緊緊咬住刺刀,腮幫子也被戳了個大窟窿。後來就在臉上留下了一個傷疤。
另外,紅軍離開中央蘇區的時候,部隊把金條藏在一把傘的傘把里,交給袁國材攜帶。袁國材帶著這把非同尋常的傘爬雪山、過草地,到了延安後交給中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家裡很貧困清貧的後勤部長

一枚勳章就是一個故事

“我沒有留下存款,你要把媽媽照顧好!我貧著來,貧著去,一切聽組織安排,不許跟組織提任何要求。”這是一位軍區後勤部長臨終前對兒女的囑託。
困難年代,他的兒子因為飢餓,在學校里吃飯時和同學搶稀飯,曾經掉進了大鍋。有人說:“後勤部長的娃娃,還吃不飽飯?”
“我們家曾經是軍區裡有名的困難戶,借錢是借出名了的!”他的妻子這樣說。八一勳章望著老伴的勳章,心緒難平。沿著一條曲折的幽徑,記者來到省軍區後槽干休所一棟綠樹掩映藤蔓纏繞的兩層小樓房前,這裡就是老紅軍袁國材的家。
趙改蘭是袁國材的妻子,一位參加革命60多年的老八路,今年已經80高齡。她的二女兒袁珍蓮對記者說,母親現在很少出門,尋常日子,她就在自家院子裡曬曬太陽,侍弄花草。記者的到來讓老人家很高興,她打開緊鎖的箱子,拿出珍藏著的十幾枚勳章,激動地向我們講起戰爭年代,講起老伴袁國材。她的子女袁珍蓮、袁朝、袁燕燕坐在旁邊,一起回憶這個家庭和父親的點滴往事。
這些勳章,記錄了老伴袁國材的戎馬生涯。偶爾,趙改蘭會拿起其中的一枚,仔細地觀看,久久不語。她的身體不太好,心臟大腦都有毛病,年長日久,很多事情已經回想不起。但是這些勳章,讓她很容易就回到了那個血與火的戰爭歲月,回到自己的少女時代。
趙改蘭說,她和袁國材相識於上個世紀40年代初。“那時候我還小,八路軍來到我的家鄉山西省左權縣桐峪鎮林田村一帶駐紮。他們態度和藹,成天‘大爺大媽’的叫得可親了,不久就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家家戶戶都是房東,都是一個大家庭,八路軍和老百姓的關係可好啦!”
就這樣,趙改蘭認識了袁國材。她積極回響八路軍的號召,開始當上兒童團的團長,後來報名參了軍。後來,她和袁國材結婚了,成了革命夫妻。
磨鐮刀鼓勵女兒勞動

“要是你在吃飯時間來我家,會看到即使有位子坐,我們幾姐弟還是喜歡蹲著吃飯,而且吃得特別快,這都是躲避父親‘插縫教育’養成的習慣!”袁家的老五袁燕燕對我們說。
身為軍區後勤部長,袁國材平時忙得不見人影,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能回家。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有機會對子女進行“插縫教育”。兒女掉一粒飯在桌子上,他會馬上要求她們撿起來吃了。因為害怕父親,姐弟幾人都是匆匆夾了菜,躲到外面蹲在地上吃飯。
在袁家兄妹的眼裡,父親對待兒女從來都是這樣嚴格。在那個上山下鄉的年代,袁家的老五袁燕燕、老六袁萍萍都下鄉當了知青。其實只要袁國材打個招呼,孩子們就會是另外一個出路。袁燕燕當知青的地方是花溪牛奶場,“我爸不但鼓勵我好好勞動,還給我磨鐮刀、鋤頭。他磨的鐮刀可快了,以至割草的時候,因為我不會割,一刀割在自己的腿肚子上,鮮血直流。我還埋怨他給我磨得太鋒利了呢!”袁燕燕笑著回憶說。
“我父母這一輩人,一切以大局為重,令人敬佩!”袁燕燕說。當年父親病重後一直不肯去醫院,因為他害怕這一去就不能回家了。“我立馬給父親保證:爸爸,你進醫院去看病吧,我一定讓你回家!”這樣父親才答應進醫院。然而,入院才24小時,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想到對父親的承諾,兄妹幾人背起父親的遺體就想回家。這時候首長來做工作:老人回去鄰居們必定會來看,但是干休所里居住的老幹部很多,這樣影響不好。“當時我們的情緒激動,因為已經給父親作了承諾,現在當然要讓他的遺體回家。但是母親卻說:好,我聽組織的安排!”

喜歡講戰鬥故事的父親

戎馬一生的袁國材有不少傳奇故事,他也樂於向別人講述這些往事。有一次,老五袁燕燕陪父親乘火車去廣州,父親先是與旁邊的人聊起戰爭年代的往事。說著說著,滿車的乘客紛紛聚攏過來,擁擠不堪。有人出主意說:老人家,你把小凳子放在車廂門口,坐在中間講,我們在兩個車廂聽。一路上,袁燕燕看到父親就像說書先生一樣,聽眾隨著他的故事情節時而驚詫,時而緊張,時而歡呼。後來在衡陽轉車,他在站台上也講了兩個小時。
“聽父親講這些戰爭故事,我才知道他臉上那個傷疤,原來是在反圍剿的時候,和敵人拼刺刀時候受傷的。當時敵人的刺刀已經刺進他的嘴裡了,緊急之間來不及躲閃,他就用牙緊緊咬住刺刀,腮幫子也被戳了個大窟窿。”袁燕燕說,“這些爬雪山過草地,打日本鬼子、抗美援朝的故事,父親是親身經歷的,說起來驚心動魄,聽的人也一驚一乍的!我在旁邊聽著,心裡別提多幸福了!”
因為父親的講述,袁朝也知道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那是紅軍離開中央蘇區的時候,部隊把金條藏在一把傘的傘把里,交給袁國材攜帶。袁國材帶著這把非同尋常的傘爬雪山、過草地,到了延安後交給中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清貧一生的後勤部長

“我們家曾經是軍區裡有名的困難戶,借錢是借出名了的!”趙改蘭說。那個時候,家裡有7個孩子,每月的工資才夠吃半個月。老三袁朝因為飢餓,在學校里吃飯時和同學搶稀飯,曾經掉進了大鍋,有人奇怪地問:“後勤部長的娃娃,

袁國材的榮譽勳章袁國材的榮譽勳章

還吃不飽飯?”
當時全家人穿的衣服,除了外面一層,其他的全是打補丁的。袁國材就從醫院收集來一些帶血的褲子,仔細洗乾淨之後穿在裡面,還自我解嘲說:“反正別人也看不見。”
“父親臨終前吩咐我:我沒有留下存款,你要把媽媽照顧好!我貧著來,貧著去,一切聽組織安排,不許跟組織提任何要求。”兒子袁朝說。
作為一個從艱苦年代走過來的老革命,袁國材保留了許多當年的作風。日子過好了,他還自己編草鞋穿上出操、上班;雖然上了年紀還是一樣的氣盛,喜歡打抱不平,愛護部下也是出了名的。袁國材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情願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