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大量的城市人口湧入城市,同時也為城市帶來一些列問題,垃圾圍城現象屢見不鮮,很多城市管理機構已經在採取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建設靜脈產業園,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垃圾”的線性經濟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經濟模式,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變廢為寶,同時減少因焚燒或填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測算,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物被扔進垃圾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每年可提供的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相當於節約原油2400萬噸,超過大慶油田一半的產量,還能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近三分之一的棉花種植面積,同時還能將其資源化套用到建築材料、水利公路、醫療衛生、汽車內飾、家具製造等諸多行業。
項目介紹
衣舊傳情項目,是一個專注廢舊紡織品和廢紙進行回收再利用的項目,對回收的舊衣物,經過“分類、清晰、消毒”等程式,將成色比較好的衣物進行捐贈,對困難人群進行幫扶救助,另外將不可以再穿著的衣物進行加工再利用,可以加工成工藝品、拖把、擦機布、電動車護膝、大棚保溫被等等,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變廢為寶,同時還可以為城市垃圾減量工作盡一份力。
2017年1月16日,衣舊傳情項目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河南省會鄭州拉開序幕,河南省慈善總會劉高貴秘書長發表講話並宣布項目正式啟動,並為河南省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谷秀榮老師頒發形象大使聘書。
社會效應
公益慈善
衣舊傳情項目自啟動以來,項目組聯合眾多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開展舊衣物回收及捐贈活動,收到廣大群主的歡迎和稱讚。
2017年5月3日,聯合省紀委機關黨委進行“忠誠衛士獻愛心,衣舊傳情送溫暖”回收活動;
2017年5月8日,聯合河南農業大學龍子湖校區青年志願者協會開展畢業季舊衣回收活動。
2017年6月28日,隨省紀委精準扶貧小組赴上蔡縣開展“情繫上蔡,扶貧濟困”專題活動;
2017年10月22日,聯合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開展援藏暖冬捐衣活動。
2017年10月17日,航空港富士康廠區深圳恆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聯合項目組舉辦捐衣活動。
2017年11月13日,許昌鄢陵建業物業公司牽手衣舊傳情項目組,在管轄社區投放回收箱並舉行捐衣活動。
2017年11月18日,正弘置業客服中心聯合河南省慈善總會衣舊傳情項目組8個小區聯動舉辦暖冬捐衣活動。
2017年12月2日,焦作億祥社區聯合項目組啟動捐衣活動,得到轄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好評。
2017年12月8日,許昌汝州啟迪幼稚園聯合項目組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各位家長帶著小朋友積極參與捐衣活動,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支持和肯定。
2017年12月27日,項目組聯合焦作市馬村區委深入基層,開展“冬日送溫暖,衣舊暖人心”活動,現場共免費發放棉衣近600件,拖把100多把,電動車護膝100餘件,拖把及護膝均是回收的衣物經過加工再生的產品,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2018年1月22日,河南省慈善總會衣舊傳情項目組赴開封縣金箔楊貧困村進行扶貧慰問,為他們帶去了棉衣和米麵油等物品,幫助他們度過即將到來的春節。
環保價值
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約2600萬噸廢舊衣物,大部分的廢舊衣物都混入普通生活垃圾最終進入填埋場或者隨意丟棄被焚燒,這些固體廢棄物無論是隨意丟棄還是集中焚燒都對環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衣服大部分是化纖、滌綸、腈綸、棉麻等成分,除了棉麻在自然環境下能降解之外,其他成分在自然狀態下都不易降解,留在地表可達數千年之久,對環境維護相當大。如果舊衣服進入垃圾箱被焚燒處理,產生的物質還含有致癌成分。
垃圾分類
2017年3月31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同發布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46個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求達到35%以上。同時《方案》對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置都提出了具體規劃。
鄭州,也成為全國46個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之一,到2020年底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因此,垃圾分類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勢在必行。
衣舊傳情項目,通過廢舊物品的回收再利用,為城市垃圾減排減量,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變廢為寶。
扶貧助農
依託河南省慈善總會“衣舊傳情”項目,在商丘市寧陵縣柳河鎮落地建成的中原地區最大的舊衣物倉儲分揀集散中心,項目總投資1000萬,建設分揀、清洗熨燙、整理、鋼結構車間總計6000餘平方米。建設待捐區、辦公區、生活區1000平方米。
該基地的建成,結合當地精準扶貧政策,可安排貧困就業人員200餘人,使近200多個貧困家庭生活有著落,實現當地逐漸脫貧的目標。
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2018年將持續開展一系列助農扶貧工作,通過電商扶貧、電商培訓將地方優質農產品進城,集社會力量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