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莫斯科時間晚22時28分,在蘇聯的拜科努爾基地,運載火箭將重達83公斤的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人類的太空時代開始了。
赫魯雪夫:我們造飛彈就像造香腸一樣
50年代初,冷戰開始後,美蘇在政治上、軍事上全面對抗,兩國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雙方軍用飛機互相入侵領空現象如同家常便飯。鑒於在空軍發展上蘇聯處於下風,蘇聯領導試圖依靠發展遠程飛彈來平衡同美國的軍事力量對比。短期內,蘇聯在飛彈研發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以至於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用特有的誇張語言聲明,說"我們造飛彈就像造香腸一樣"。
為了打破美國空軍的優勢,蘇聯軍方構想研發能夠攜帶核彈頭的遠程飛彈,作為對美國可攜帶核彈的遠程轟炸機的對應手段。研發洲際飛彈的任務落到了著名科學家謝爾蓋·科羅廖夫的肩上。科羅廖夫是蘇聯最傑出的航天設計師,可以稱作是整個蘇聯航天事業的奠基人。1954年5月27日,科羅廖夫首次上書蘇聯國防部,提出利用強大動力的火箭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構想。科羅廖夫認為,雖然目前還沒有成熟的飛彈技術,但是推動人造地球衛星升空的火箭在技術上應該比較簡單。
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烏斯金諾夫對這一提議給予了重視,雖然大多數軍方將領認為科羅廖夫的想法不夠嚴肅。他們堅持認為,蘇聯的當務之急是發展能夠具有遠程打擊能力的洲際飛彈,而不是人造衛星。1955年,蘇聯部長會議下屬的軍事工業委員會對發射人造衛星的構想進行了集中討論。1956年1月30日,蘇聯政府正式批准,1957年至1958年間,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要發射升空,衛星重量應該是1000-1400公斤,衛星攜帶的科學儀器重量為200-300公斤。在科羅廖夫的堅持下,蘇聯的人造衛星誕生在洲際飛彈之前。
蘇聯成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57年1月,科羅廖夫召集了航天設計局的專家們,提出根據現有的飛彈技術,減輕發射重量,爭取在1957年內將衛星發射上天。科羅廖夫認為,為了確保這一目標,衛星重量要從原計畫的1噸減少到100公斤。與會的大多數專家對此深表懷疑,因為黨和政府的決定不是可以輕易改變的。但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蘇聯政府和軍方很快就同意了科羅廖夫的意見。這樣,下面的工作,包括衛星的電路設計、無線電通訊系統設計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很快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就組裝成功了。
1957年9月17日,蘇聯航天設計局隆重舉行齊奧爾科夫斯基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活動。科羅廖夫在紀念儀式上宣布,出於科研目的,近期內蘇聯和美國都將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科羅廖夫的這一聲明沒能在大洋彼岸引起足夠重視,在美國的很多政客甚至不知道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重大意義。但是在美國工作的德裔專家馮·布朗清楚地明白科羅廖夫聲明的含義,這表明蘇聯已經有了發射人造衛星的充分把握,蘇聯將成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在馮·布朗的強烈堅持下,美國的人造地球衛星發射計畫也加緊了步伐。
蘇聯先後5次發射運載火箭,其中只有兩次發射成功,兩次火箭偏離預定軌道,一次發射失敗。在成功地發射衛星運載火箭之後,蘇聯發表聲明,宣布蘇聯成功完成了洲際飛彈的研發和發射任務。對於各國航天和飛彈方面專家來講,這個聲明不過是政治上的一個宣傳,但是很多人都清楚,蘇聯將要在航天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1957年10月4日,蘇聯的衛星發射升空了。
蘇聯發射的這枚衛星代號為PS-1,意為"最簡衛星1號",PS是俄文"最簡衛星"的縮寫。這顆衛星為球型,鋁合金外殼,外置4根天線,長度分別為2.4米和2.9米。衛星直徑58厘米,重量83.6公斤。衛星設計成球型,據說這樣可以更多更好地安裝科學儀器。
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全世界的主要報刊連續數日對這一事件作了大幅報導,全世界為蘇聯所取得成就感到震驚。因為美國在這方面落後於蘇聯,美國總統艾森豪受到了來自民主黨的激烈批評。民主黨候選人約翰·甘迺迪在1960 年總統大選期間,在競選大綱中把發展美國的航天工業作為未來主政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
1958年,美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升空,重量為8公斤。人類的太空對抗時代開始了。
相關詞條
-
資源一號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1999年10月14日由長征4B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中國和巴西共同研製的地球資源衛星,又稱“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一號”,這顆...
概述 發射成功 搭載設備 衛星數據 主要用途 -
北京一號[衛星]
“北京一號”重166公斤,於2005年10月27日發射,其功能是進行對地觀測。“北京一號”運行在近地軌道686公里處,它具有多光譜中解析度(32米,60...
簡介 用途 -
天源一號衛星
“天源一號”衛星,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研製、搭載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天源一號”衛星在軌加注實驗載荷,是中國首個衛星在軌加注飛行試驗系統,具有集...
背景 簡介 研究開發 發射運行 -
天繪一號衛星
天繪一號衛星(英文名稱:Mapping Satellite-1),由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研製,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國土資源普查、地圖測繪等諸多領域的科學...
簡介 種類 發展歷史 性能與水平 作用 -
快舟一號衛星
快舟一號衛星,是由哈工大和中國三江航天集團聯合研製的小型應急衛星,主要用於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2013年9月2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
簡介 研發 用途 發射 -
天鯤一號衛星
天鯤一號衛星於2014年3月開始研製,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抓總,主要用於遙感、通信和高功能密度通用衛星平台技術驗證試驗。2017年3月3日,中國航天科工集...
衛星簡介 成功發射 發射意義 -
凱盾一號衛星
2017年1月9日,“凱盾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快舟一號火箭發射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簡介 亮點 -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
工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儀器。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嫦娥...6月份,隨後進入衛星正樣星的研製階段,進行“嫦娥一號”正樣衛星的研製...
嫦娥一號百科名片 嫦娥一號概況 嫦娥一號與月球探測工程準備 嫦娥一號發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