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背後的心理奧秘

行為背後的心理奧秘

本書分析了日常生活中100多個最具科學性與社會效應的人類行為奧秘,並揭開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書中通俗易懂的實例和語言將引導您去發覺身邊的意義世界,啟發您去思考那些每天都在身邊發生的人類行為。而且藉助本書,您將會發現:只有了解人類的本性,才能夠用更合理的方式對待別人;懂得合理對待別人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頁碼:168 頁碼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300095387
·版次: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外文書名:Die macht der psyche

中文版·行為背後的心理奧秘

作者: (德)薩勒 著
出 版 社: 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數: 133000
版次: 1
頁數: 168
開本: 16開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0095387
包裝: 平裝
分類: 圖書 >>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定價:¥32.00

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了日常生活中100多個最具科學性與社會效應的人類行為奧秘,並揭開隱藏在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書中通俗易懂的實例和語言將引導您去發覺身邊的意義世界,啟發您去思考那些每天都在身邊發生的人類行為。而且藉助本書,您將會發現:只有了解人類的本性,才能夠用更合理的方式對待別人;懂得合理對待別人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這本書將用最簡單的語言向你描述,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故事。這本書適合那些想多了解關於人類、人性的奧秘,卻沒有時間傾聽大學教授的冗長報告和枯燥解釋的人們。
這本書對於想要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讀者也是大有裨益的,因為在這本書中,你將會發現一些很忙忙碌碌就能套用於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的中午與指南。

作者簡介

貝特·薩勒(Beat Schaller)
具有心理學、新聞學、政治學的多元知識背景,並獲得了洛桑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曾任某所商業職業學校校長一職,並達10年之久。
現任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蘇黎世大學經濟管理系高年級講師、國際知名能源服務企業的經理、州議員。
暢銷書作家,著有《語言的力量——在交往中使別人信任你的101個工具》等書。

編輯推薦

為什麼貪睡者反而記性更好?
為什麼我們在照相之前愛梳頭?
為什麼我們會“左耳進,右耳出”?
為什麼男人心跳越快,女人越喜歡?
為什麼信用卡會讓我們花更多的錢?
為什麼緊張的情況下我們願意與人共處?
我們的記憶會不會騙人?
人在覺得被重視、被賞識的時候,潛能到底有多大?
無孔不入的媒體是怎樣影響我們的人格與生活?
都是一句“我愛你”,你們的愛情又有怎樣的形態?
為什麼明明心裡有了主意,關鍵時刻又會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是真理,還是商家的噱頭?
這是一本讓我們找到自己的書
這是一本讓我們認識他人的書
這是一本讓你明白人際交往是怎么一回事的書
這是一本解答我們的好奇,並讓我們更好奇的書

目錄

第1章 學習與記憶
為什麼我們會“左耳進右耳出”?
別再嘲笑瞌睡蟲啦,實驗證明貪睡者記性更好!
還在為自己的分數耿耿於懷嗎?多問問別人怎么樣,分數是在比較中才有意義的!
“事後諸葛亮”是怎樣煉成的?
第2章 情感與意志
積極或消極,都在你的意念中!
“假如你剝奪了普通人說謊的權利,那么你也剝奪了他的幸福。”看來我們都需要美麗的謊言
有競爭是好事,這能激發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潛能!
情慾之愛、依附之愛、友誼之愛、遊戲之愛、現實之愛、利他之愛,你們的愛情屬於哪一種?
第3章 感覺與知覺
人的瞳孔會說話。
長得漂亮一定成事輕鬆嗎?其實芭比娃娃也自卑。
未開口就已定好惡:陌生人相見,80%的判斷早已通過非言語的溝通完成。
商標的讀音會影響到我們對商品的感知。
第4章 判斷與決策
戴眼鏡的多為成功人士?胖子都是平易近人的?讓我來告訴你,這些成見從哪裡來
塞車時我們忍多久才會按喇叭?
面對有質量問題的產品,福特公司的算盤經。
信用卡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
第5章 思維和語言
小竅門:語速快更容易獲得好成績。
你知道嗎?笑話的種類不同,效果也不同
先想後說--請遵循談話中的“三秒原則”
稱讚和譴責都是一門藝術。
第6章 個性和人格
看我們的社會如何炮製男性傳奇?
為什麼排行老大的孩子更膽小?
你是愛乾小活兒的人嗎?
相面術:我們的身體與性格。
第7章 社會交往
緊張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願意與人共處?
真的有人能夠忍受與世隔絕嗎?
當你遇到工作中的不道德行為時,你會怎么辦?
面對兇案,為什麼我們會像看台上的觀眾一樣袖手旁觀?
第8章 身邊的動物效應
猴子們為什麼要群居?
為什麼小鵝會管第一眼看見的生物叫媽媽?
蜜蜂是按習慣行事的動物嗎?
神馬漢斯的故事
……
[看更多目錄]

文摘

小貓覓食的啟發
“學習的動力是成功”這一言論的理論基礎,來自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對關在籠子裡的小貓所進行的研究。桑代克將一隻飢餓的小貓關進籠子,籠子的門可以通過開關來打開。小貓能夠看得見籠子對面,正擺放著香噴噴的食物。小貓是怎樣吃到食物的
桑代克通過觀察發現,這隻小貓在經歷了一連串失敗的嘗試後,偶然間碰到了開關並取得了食物。接著,桑代克再把小貓關到籠子裡並重複多次,最後小貓一進人籠子就能打開籠門拿到食物。桑代克認為,小貓之所以不斷地學習利用開關打開籠門,是因為它受到了“成功”的誘惑,這裡指的“成功”就是籠子外面的食物。
猴子為什麼要群居
猴子群居是因為性嗎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猴子群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性的需要。但現在,研究者更傾向於這樣的看法:在猴子群居生活的決定因素中,性的作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對於性成熟的母猴來說,她們的性潛伏期為7個月。當交配期過後,猴子們依然繼續其群居的生活,母猴並不會離開猴群。
猴子的群居生活
因此,動物保持固定成員的集體生活模式的原因,並不能單純地以性來解釋。猴子們之所以生活在一起。最主要是為了捍衛它們的生存空間,共同對付不速之客的入侵。當危險來臨時,猴群中的成員彼此發出警告。對於每一隻猴子來說,群體的團結就意味著更大的生存機會,否則它們早就被別的動物殺死了。
一旦個別猴子因為疾病或迷路的原因與群體分開,其他的猴子即會發出絕望的、尖銳刺耳的叫喊聲,呼喚它的同伴。
小雁鵝盲目地跟從別人
奧地利著名的行為研究學者康拉德?洛倫茲(1903—1988)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雁鵝第一次嘗試走路時,不一定跟著它的媽媽,而是盲目地跟著任何站在它身旁的生物。
小雁鵝的早期銘印
這種早期的“銘印”現象,描述的是一種瞬間的學習行為:如果讓一隻剛出生的小雁鵝先與人接觸,之後再將它放回同類中,那么它會拒絕與雁鵝媽媽待在一起,而是跑到第一眼見到的那個“媽媽”那兒,或者乾脆跑到一個恰好路過的人那兒。康拉德?洛倫茲就為小雁鵝扮演過無數次“媽媽”的角色。
“銘印”與其他的學習過程有以下4點不同:
1.“銘印”只發生在某一特殊的關鍵性階段(對雁鵝來說,大約在出生後的16個小時左右);
2.“銘印”是不可逆轉的,也是不可能消失的;
3.在固定的行為模式表現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