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流鎮

行流鎮

潁泉區行流鎮位於安徽省阜陽市西北,轄20個村委會,228個自然村,總面積111.9平方千米,人口11.3萬。北隔沙潁河與太和縣相望,東隔黑茨河與伍明鎮相鄰,南與寧老莊鎮、中市辦事處相連,西與聞集鎮接壤,是1928年皖北“四九”起義的發源地。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行流鎮地處黃淮海中部濕潤地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人傑地靈,物產豐富。105國道從西南部穿過,漯阜鐵路由西北至東南橫貫境內,沙潁河、黑茨河航道順暢。三義村香椿、馮楊村食用菌、大廟村肉雞養殖、李集村草莓等特色農副產品名揚省內外。

行流鎮概況照片 行流鎮概況照片

2006年3月8日,承載著沙潁河兩岸人民多年期盼的行流沙潁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行流沙潁河大橋全長571米,寬12米,設計車速每小時80公里,設計荷載為公路Ⅱ級,航道等級為Ⅳ級。該工程由省交通廳、市交通局、潁泉區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資建設,工程總投資3783萬元。工程計畫於2009年10月竣工通車,計畫工期20個月。行流沙潁河大橋建成後,將使G105、S202兩條主幹道東西向連線起來,避免車輛繞行,縮短行車裡程70多公里,使沙潁河兩岸60多萬人民民眾直接受益,同時實現貨暢其流、人便於行、安全便捷的目的。

經濟概況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現已形成潁菊、淮菊兩大品牌種植基地、李集草莓種植基地、三義黑油椿種植基地等。行流鎮大力發展菊花、中藥材、蔬菜、林果等特色產業,創建標準化產業基地,實施品牌、品質、品種“三品”戰略,推進三品一標認證,致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農產品品質,改良農產品品種。大廟村發展晚秋黃梨,種植面積100畝,產品網上銷售供不應求,效益顯著提升。

加快推進農業示範園區建設,促進旅遊業發展。依託鎮獨特的自然條件、四九紅色旅遊開發等優勢,結合舟子湖休閒觀光農業、菊花小鎮建設,把行流鎮打造成集旅遊、觀光、休閒一體的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園,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加快完善經營體系,全力推進綠色發展。以農村“三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加快構建以農戶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機制,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建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民合作組織提質增效。鼓勵發展託管服務模式,支持種植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民合作社開展生產環節託管,實現統一耕作,規模化生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構建綠色生態網路,培育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安全的美麗行流。

行流鎮 行流鎮

潁菊,又稱甘菊,是我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菊花茶中最好品種之一。

潁泉區行流鎮潁菊產業園扶貧示範基地,位於阜陽市潁泉區行流鎮柳河閘行政村中心位置,地處潁河西畔,柳河北岸,交通便利,距離105國道阜太路段約3公里,距行寧路不足1公里。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灌溉良好,適合種植潁菊、中藥材、蔬菜等經濟作物。該扶貧示範基地依託安徽榮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徽宏家庭農場,投資1500餘萬元,流轉農戶土地720戶,建設潁菊種植園1523畝,建成高標準、現代化的加工廠房近6000平方米,年加工潁菊1000噸,通過與浙江省桐鄉簽訂種植銷售長期契約、青年電子產業園電商平台銷售等方式,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年銷售收入近千萬元。

淮菊,潁泉淮菊產業園位於行流鎮大廟村,創建於2013年3月,主要從事淮菊飲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以及觀賞菊種植。產業園現有流轉土地1000畝(其中規模種植500畝,試驗、試種300畝,觀賞菊200畝),利用舊塘整理廠區面積9000平方米,建設加工廠房3500平方米,包含精選、殺青、烘乾、包裝等全自動生產線。年產菊花飲品1000噸,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廣州、福建、浙江、黃山等地,供不應求。3年來,該園區先後獲得區優秀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優秀示範社、龍頭企業各一次,市返鄉創業新星、市優秀專業合作社、示範社、龍頭企業各一次。

該產業園以“創新創業、示範引導、輻射帶動、打造品牌”為發展理念,以“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扶持貧困脫貧”為發展目標,可吸納400多農民就業,實現就業收入200多萬元。淮菊種植基地已輻射到浙江桐鄉、安徽黃山,以及周邊太和、界首、潁州、潁東等地,種植面積7000畝,本區內5000畝。在產業扶貧中,勞動扶持已簽訂貧困戶勞動契約86戶,戶年均收入8000元以上;“四免一保”(免費供苗、免費供藥、免費供肥、免費技術服務、保護價收購)種植扶持已簽訂貧困戶325戶,面積1330畝,戶年均收入12000元以上;扶貧入股38戶,每戶至少分紅5000元。兩年內該產業園共消減貧困戶1000戶以上。輻射勞動區外種植戶1880人,收入達當地脫貧標準。產業園新產品研發單位河北農科院,技術支持單位上海市農科院。富硒產品淮菊牌已在國家商標局註冊,正在向有關部門申報有機產品認證。

行流鎮 行流鎮

歷史文化

行流鎮 行流鎮

1928年4月9日凌晨,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和李端甫、杜聿德等發動了一次由皖北特委策動駐阜陽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楊虎城部)軍校,高桂滋部教導團和中共阜陽縣委領導的農民赤衛隊相結合的大規模暴動,攻占阜陽城戰鬥失利,起義軍撤離城區,轉移到阜陽北鄉王官集的一支隊伍與農民赤衛隊匯合後,宣布成立安徽省第一個革命政權——皖北蘇維埃政府。同時,成立了皖北工農紅軍。11日被軍閥部隊及地主武裝鎮壓,起義失敗。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四九起義:“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點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

起義舊址於1961年被列為全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列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被列為全省國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為全省廉政教育基地,2007年被列為全省黨史教育基地。2016年起義所在地王官村被列入國家級旅遊扶貧重點村。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館,位於潁泉區行流鎮王官集行政村北側,距離阜城20多公里。1959年建立四九起義紀念館,現占地15畝。館內有紀念碑、陳列室等。“四九起義紀念館”共設陳列室3個,接待室1個。陳列室略顯陳舊,為磚瓦結構平房,建築面積150平方米。景點有著名的“四·九”九景,即:碑映曙光、棗林月影、竹林鳥鳴、丹桂飄香、松柏傲雪、新月抱荷、曲徑通幽、血染乾溝、莊嚴展廳。

室內收集陳列著魏野疇等烈士珍貴遺物七十二件,重要信件文章、照片90餘件(幅)。分別陳列早期中共阜陽黨組織發展概況及阜陽近代史,“四·九”起義有關史實,今日阜陽的發展變化和成就,還陳列著“四·九”起義時用過的武器及烈士的遺物。

行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旅遊資源,“四九”起義震驚皖北和黃淮平原,在阜陽影響巨大,紅色旅遊影響範圍之廣,除四九起義舊址外,境內還有一處紅色旅遊景點,當時的稅整遺址,現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行流有自然形成的生態游、休閒遊資源,舟子湖面積200畝,可發展休閒遊,五河口水面開闊,水質優良可發展,休閒觀光游境內有長達近30公里的沙潁河、黑茨河黃金水道,具有發展水上游的有利條件,河東片有淮菊產業園,河西片有潁菊產業園,兩大產業既是全鎮的主導產業,又是發展生態游的良好基地。

行流交通優勢明顯,沙潁河、黑茨河兩大河流水上交通南北並行,商合杭高鐵、漯阜鐵路穿境而過, 東西的縣道X023已提升為省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