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行星獵人,即行星獵人計畫(PlanetHunters)是“宇宙動物園”(Zooniverse)計畫的一部分。是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的天文學家,和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館合作推出的計畫,該計畫的主要目標是調動志願者以肉眼尋找太陽系外行星,搜尋方式是讓參與者加入分析來自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資料。其中最有價值的發現將由專業的科學家進行審查。
影響
自2010年以來,全球已經有超過20萬的志願者參與。
歷史觀測
行星獵人計畫執行至今已經分析了超過1200萬筆觀測資料,但直到2012年7月只發現了34顆行星候選者。
在2012年10月,行星獵人計畫宣布該計畫中兩位參與者發現了一顆四重星系統內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該行星是環繞四重星系統內的其中一對聯星,而另外一對聯星則距離前述系統1000天文單位。這是首次在如此複雜的恆星系統中發現有穩定軌道的系外行星。該系統距離地球5000光年,而這顆新行星被編號為PH 1,即“PlanetHunters1”的縮寫。
最新發現
發現可能宜居的巨行星
2013年1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舉行的第221屆美國天文學年會上,來自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行星獵人”項目組的多位科學家宣布發現15顆可能宜居的巨行星,包括一顆已經確認的可居住巨行星。
該項目組的研究論文《“行星獵人”系列文章5: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中確認一顆可居住的巨行星和發現其它42顆地外行星》已被提交到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中國科大天文與套用物理系2002級校友、耶魯大學天文系博士後王吉是該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這只是發現宜居行星這個偉大目標的第一步。就像電影《阿凡達》里的巨行星的衛星潘多拉一樣,任何圍繞這顆確認的可居住巨行星的衛星都極有可能存在生命。”
研究發現,在恆星周圍適宜居住的區域內,水可以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從而為生命的存在和演化提供必要條件。科學家宣稱,在新發現的區域內,行星大氣溫度範圍在-75~30℃之間,在此溫室環境下可能會存在液態的水域,從而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這些可居住巨行星其實本身並不宜居住,因為它們是以氣態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它們周圍的衛星非常有可能存在生命。
人類原先已知19個宜居巨行星,它們所在的區域都可能存在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這次公布的15顆可居住巨行星使人類所知的可居住巨行星數量增加了近一倍。這項新的發現表明,宜居巨行星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是“很普遍卻非常陌生”的事件,可居住巨行星的數目可能比原來預測的要多得多。
宜居行星周圍衛星或存在生命
科學家們發現,在恆星周圍適宜居住的區域內,水可以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從而為生命的存在和演化提供必要條件。科學家宣稱,在新發現的區域內,行星大氣溫度範圍在華氏-126度到華氏86度之間,在此溫室環境下可能會存在液態的水域,從而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這些可居住巨行星其實本身並不一定宜居住,因為它們是以氣態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它們周圍的衛星非常有可能存在生命。
系外行星
在2013年1月最新發現的15顆系外天體中僅有1顆現被證實99.9%是系外行星,剩餘的“候選”行星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信息進行證實。這顆被證實的系外行星就是英國蓋茨黑德市退休警察傑克遜發現的PH2b。PH2b環繞天鵝星座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該恆星距離地球數百光年。夏威夷凱克望遠鏡的後續研究證實PH2b的確是一顆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