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

通過這個目錄,我們告訴讀者這個行政區域是怎么來的。 行政區劃是個框架,行政區域是框架中的某個塊。 我們的目錄:行政區劃,就是要表明:這個行政區域內是如何劃分下級行政區域的。

詞條結構

按照百度百科現行詞條要素,基本分為概述(含名片圖)、基本信息欄、正文、參考資料、自定義標籤等幾部分。其中正文為常規的目錄劃分,實際情況下,可以進行合併或拆分,例如“位置境域”有時可以作為二級目錄合併進“地理環境”目錄中。
一級內容 二級內容 說明 要求

概述
(含名片圖)
名片圖 用心表達一個區域特徵的標誌性圖片,可以是政區圖,也可以是該區域的標誌性物體或其組合 要有代表性,沒有廣告嫌疑,沒有著作權水印等。
概述 以行政區域標準名為開頭,簡要說明其行政隸屬、地理位置、始建制及最後調整情況、簡約的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及在資源、經濟、政治、文化、物產、人物等方面突出的信息,等。 簡約、完整、有重點
基本信息欄
按照模板填寫
建制沿革
即該區域在行政體制中存在的歷史和現狀。 簡明條理,現狀部分不要使用“至今”等時效性語句。

位置境域
(有時候也合併到地理環境作為二級目錄)

位置、境域
(常常不分)

說明該區域的地理位置(經緯度、在上級區劃中的位置、與周邊同級區域的相對位置等;
說明該區域東西、南北向長度、面積等情況。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建制以來,該區域行政區劃的變化情況
區劃詳情 當前行政區域的詳細情況,主要是指下一級行政(或非行政)區域的劃分情況。
地理環境 地質 該區域地質史
地貌 各種地貌實物的分布情況: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的位置、面積
氣候 氣候類型、氣溫、降水、濕度、風、潮、日照、空氣等
水文 地表水(河、溪、湖、潭、泉等)空間、時間的分布情況,地下水的分布情況

自然資源
(相對於人力資源、旅遊資源等,這兒明確為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可與“地理環境”中的氣候合併
水資源 類型,儲量,開發量
植物資源 類型,儲量
動物資源 類型,儲量
礦藏資源 類型,儲量
人口民族 人口 靜態的分布(按區劃)、動態的對比
民族 各民族人口、地域分布等情況
政治體制

在中國,比較雷同,一般只簡述政黨(含民主黨派)、政府、人大、政協等的成立時間、經歷的屆數即可。但忌諱寫領導人員還只定一屆。
但涉及到特別行政區之類的可能會比較重要。需要詳寫。
由於中國各行政區域較為統一,一般沒有什麼特別,所以此目錄可以省略。
經濟概況 農業 農業靜態的區域分布、產業結構(種植業品種,產量等的橫向、縱向對比)
工業 主導產業結構,各產業結構的地區分布、產能分布等,總體的年度對比 農產品加工在此目錄下安排
林業 同上
畜牧業 同上
財政收支 包括稅收
商業、服務業(含金融、通信等)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從事文化事業的機構、人員及所到得的重要成績,不含歷史上的文化傳統等信息
教育事業 同上
科技發展(可省略)

醫療衛生 醫療體制、醫院情況、醫護人員情況
民政優撫 社會保障體制及機構、保障對象數量,成績
新聞媒體 從業單位數量、名稱、從業人員數量、成績
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靜態分布情況及動態變化情況
服務業 包含旅遊業(不同於風景名勝)、餐飲業、住宿業等。
交通運輸
陸海河空等交通線路分布,運輸方式分布、變化情況等
民族事業(
僅涉及少數民族自治地區。
目錄名待商榷
本目錄也可以拆分到政治、經濟、風俗、 )

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
重大事件


風俗民情 地方風俗

方言俚語


(民族文化)

風景名勝
不建議使用旅遊資源名稱作目錄名 含遺址、文物等
著名人物


名優特產
數量少的情況下可合併於農業、工業中。

編寫技巧

數據使用

如何把政府報告變成經濟概況的內容?由於政府工作報告具有時效性(一般只匯報某一年度的數據),所以放在詞條中顯然沒有什麼說服力。那么我們如何進行變通呢?其實只要分析,都可以在政府報告的數據中找到經濟的規律,橫向地,我們可以從他對各產業數據的說明,看出主導產業是什麼(比如冶煉的數據大,就說明冶煉業是主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大,說明它是個農業區域,農業是主導產業)。
然後,通過多年度數據的對比,可以發現產業的變化情況,比如2000年以前農業占主導地位,冶煉是主要工業類型,2010年,他們都不行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了。這就是一個歷史對比的總結性語言了。
這樣下來,就可以在經濟概況開頭總結出一段經濟結構的內容來,然後只要列舉最近一個年度,或若干年度進行對比就可以了。

概述編寫

概述的編寫,其實很簡單,就是將正文各目錄內容總結個段落大意合成在一起就可以了。但要有側重,多寫突出的。一般建議使用標準的行政區域名稱,加區域類型名(省、市、縣等),然後逗號分隔,開始正文,最後最好有一些的事件、人物、國家級榮譽的列舉。

注意事項

圖片標準

政區類詞條的圖片,應與正文對應,確實輔助表達正文概念。
概述圖片,如果政區有確切的標誌性建築或其它可見實體,推薦使用。當有多個時,可以使用組合圖片。也可以使用政區地圖來表達。
正文插圖,應與正文對應,比如地理章節就要插入地理地貌實體的圖片。並要明確在圖注中標明具體的實體名稱,而不能使用政區名了事。
所有圖片應提供參考資料。

目錄問題

對於一些目錄進行一下說明。
比如建制沿革目錄,這是全國史志界通用的名稱,有其道理在。建制是什麼?就是一個事物形成體制,俗話就是講,踢開了攤子,要做買賣了。沿革主是變化的路線。所以描述一個行政區域要從這個目錄開始,你不知道它從哪來的,不說一大攤子,在邏輯上有問題。通過這個目錄,我們告訴讀者這個行政區域是怎么來的。
關於地理環境目錄,要避免使用“地理”目錄,地理歧義很重,那還有經濟地理、文化地理,是不是要放進來。
關於行政區劃目錄,也同樣,其實我們還經常對經濟、旅遊資源等進行區劃,必須明確是行政區劃,其它的區劃在其它目錄下描述。
還有自然資源目錄,資源的範疇是很大的,有人把資源作為一個目錄,這又有問題。我們知道,經常講的除了自然資源還有人力資源(人才)、旅遊資源等,這些都屬於人文、或人文自然混合類的資源,應當在各自的目錄里體現,而不能和自然資源混合。

內容側重

關於描述一個行政區域,要避免把寫一個區域變成寫一個區域的中心城市。要避免繁簡不當。歷史數據要刪繁就簡,形成對比。
此外,要避免沒有根據不可靠的數據,不可靠的圖片,與正文不對應的圖片。

概念辨析

“行政區劃”和“行政區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行政區劃是個框架,行政區域是框架中的某個塊。就是說,區劃實際是個體制,體系、制度,是抽象的。而行政區域是實物,是具體的。
我們的目錄:行政區劃,就是要表明:這個行政區域內是如何劃分下級行政區域的。

資料來源

行政區域是相對靜態的一個概念,因此,許多數據可以在其地方志中找到,可以儘量去查找,當然負責一些的地方網站也會公布就更好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