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衣

蟾蜍衣

蟾蜍衣別名:“蟾殼、蟾蛻”。即蟾蜍自脫下的表皮。一隻蟾一年可脫10-40張皮,南北氣候不同,環境不一而有差異。在民間千百年來一直作為一味單方套用於臨床,謂治“百病”之傳說。

基本信息

功效

蟾蜍殼,據民間套用調查,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鎮靜、利尿等,還能迅速有效地增強體質和免疫功能,促進人體自然平衡。而成為一種難得的珍貴動物藥材,個有十分廣闊的新藥開發前景。對於用蟾衣治療癌症、肝硬化、慢性B肝及肝腹水、白血病、陰疸等藥書上有依據的。

《本草綱目》稱:“蟾衣乃其蓄足五臟六腑之精氣,吸納天地陰陽之華寶,如若獲之一,一切惡疾,未有不愈”。中醫認為蟾衣具有解毒消腫、止痛、辟穢濁之功效,廣泛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等的治療。現代研究認為:蟾衣主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質及蟾蜍毒素,具有強心、升壓、抗炎作用,蟾毒配質還有較強的麻醉作用。最近科研人員發現蟾衣還有抗腫瘤、抗病毒等多種神奇功能,可用於治療多種惡性腫瘤、肝炎、帶狀皰疹、肝腹水、腎病、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疑難雜症。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編《癌症獨特秘方》中載蟾蜍皮(性味)辛、涼、微毒(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脹(主治)各種腫瘤。

華夏出版社《中華醫藥全典》載:蟾衣,現代常用治腫瘤。

在1999年,又經上海交大量子醫學檢測,特別是對癌症、肝硬化、糖尿病等治療的藥用有效含量成份均超八千量價以上。海寧市科委1999.14號檔案把蟾衣治癌列為課題,由海寧市第二人民醫院歷經一年半時間試完成,2000年8月25日通過市級成果鑑定評審,證明有效。

採集

蟾蜍衣蟾蜍衣
據醫聖張仲景稱:“蟾皆拾,衣不現,奇也”。幾千年來,人們只知道蟾蜍能蛻衣,但始終拾不到蟾衣。近年,科研人員通過觀察終於發現,蟾蜍在盛夏暴熱的夜晚,借雷鳴電閃可蛻衣一次,且邊蛻邊吃,蛻完吃盡,極難採獲,故而難於套用於臨床。近年來,各地先後開展人工養殖蟾蜍取得成功,養蟾取酥,養蟾取衣已變成現實,只要飼養者掌握了蟾蜍的蛻衣規律,利用特殊的蛻衣工具,可順利地獲得一張純天然蟾衣。為此,人工大規模採集天然蟾衣資源再也不是神話。
現已發明了集約規模高產採集純天然整張蟾蜍殼技術(不用藥物刺激,也不用人去守候的採集法,不影響上下班作息時間)。探索出十一項新技術,一個人業餘可管理二千隻蟾蜍脫衣,主要是發明一個器具設定,不使蟾吃衣,人人可掌握,使野生蟾蜍放在家中輪流脫衣,不需大的成本,不化大的體務。人工捕捉時應選擇個頭大,身體健康的成年癩蛤蟆,以母性癩蛤蟆為主,占比例80—90%,因為母蛤蟆藥理療效佳,公蛤蟆藥用效果差,其皮中含藥素量少。目前取皮以母蛤蟆為最佳,人工捕捉應選擇在每年的五月初期至十月中期進行,十月份以後至次四月份為體眠期。捕捉的蟾蜍即可用水塘自然放養,也可用水缸、水池、水溝進行放養。人工放養面積可大可小,一般有20平方米的空間可放養1000多隻。人工養殖場的建造:一般用磚、石建造,長度8—10米,寬度3—4米,高度0.6—0.8米左右裡邊放上沙子、泥土,用水灌濕,以利蟾蜍的生息、活動,沙和溫土比例1:1,厚度為10—15厘米為宜。池內應保持地面濕度,每天早晚噴二次水。在養缸、池、溝上每晚點燈誘捕害蟲讓其飽食,白天餵食蚯蚓、土元、蠅、等。蟾蜍脫去皮後,也可放回大自然,以後隨時捕捉,隨時放生,隨時脫皮,這樣既無不用餵養、建池,又不破壞生態環境。

藥方

蟾衣治療惡性腫瘤(癌症)、急慢性肝炎、帶狀皰疹等方法
一、服用方法:
1.將蟾衣用70-90度50-80毫升溫開水浸泡5-20分鐘後,將蟾衣連水一起服下;
2.將蟾衣剪小後裝入空心膠囊,製成蟾衣膠囊後服用。
二、劑量和療程:
1、各種惡性腫瘤(癌症):每天早晚各服用蟾衣2-4張,30天為一療程。休息10天后,可根據病情再進行第二個療程。直至痊癒。
2、急慢性肝炎每晚服一張,30天為一療程。休息一周后複查肝功能、二對半。根據病情變化,接行第二療程。一般一至二個療程即可痊癒。並能使三陽轉陰。
3、乳腺小葉增生、子宮肌瘤每晚服一張,連服15天。
4、帶狀皰疹每晚服一張,連用7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