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目】:蟬聯 亦作“ 蟬連 ”。
【拼音】:chán lián
【釋義】:.綿延不斷;連續相承
蟬聯
《史記·陳杞世家》 唐司馬貞述贊:“蟬聯血食,豈其苗裔?” 唐楊炯《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齊九龍而闊步,一門鍾豹變之榮;襲五公而長驅,四代赫蟬聯之祉。” 清唐孫華《題晉陽遺像》詩:“始從薄宦沾微祿,後來科第仍蟬連。”《體育報》1984.4.27:“中國隊只要揚長避短,打出自己的特點和水平,蟬聯湯杯冠軍是很有可能的。”
2. 喻語言囉嗦,文詞繁瑣。
《晉書·外戚傳·王蘊》:“ 蘊問其故, 恭 ( 蘊 子)曰:‘與 阿太 ( 王悅 小字)語,蟬連不得歸。’” 宋陸游《新涼書懷》詩:“退傅寄聲情縝密, 晦翁 入夢語蟬聯。” 清錢謙益《跋》:“今人於法書名畫,強作解事,蟬連滿紙,必不肯單題姓名。”蘇曼殊《天涯紅淚記》第一章:“老人為生談者,均劍術家,蟬聯不覺日暮。”。
修辭手法
蟬聯又稱聯珠,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頂真或頂針。是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修飾兩句子的聲韻的方法。注意:使用這個方式時,毋須限制上下句的字數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點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詞。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佚名題北京潭柘寺彌勒殿聯)
痴則貪,貪則嗔,嗔則傷人種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師匠,當以戒為師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也不太常見的頂針格式,叫連環格(全聯相鄰的分句全都頂針,且聯首與聯腳也頂針)。如:
善可親近,近可聞,聞思修習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來再受生
在語文中,下一句的開端和上一句的結尾,重複同樣詞性的詞或短語、句子、頭尾蟬聯的修辭技巧,稱為“頂針”又叫“頂真”或是“蟬聯”“連珠”。
“頂針”原為刺繡或縫衣時中指所戴之金屬指環,環上滿是小凹點,以便推針穿布。在修辭學上,意指後句首字用前句末字,如“頂針”之頂“針”然。早期修辭學書,字多做“頂真”,蓋假借“真”字為“針”字。
例如:一心守道道無窮,窮中有樂
萬事隨緣緣有份,份外無求
船載櫓、船搖櫓,櫓動而船行
線穿針、針引線,線縫而線綴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其它相關
蟬是一種善鳴的昆蟲,它有薄而透明的四個翅,可以飛翔,俗名“知了”。雄蟬的胸腹交界處,有個發聲器,在夏日燥熱天氣時,蟬鳴叫的聲音最響。南北朝時有位叫王籍的詩人,寫了首《人若耶溪》詩,其中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句,以蟬叫鳥鳴反襯林靜山幽,成了妙趣佳句,恰恰說明蟬的噪叫是此蟲一大特點。蟬在成長過程中,它的幼蟲棲息在土裡,靠它的針狀口器刺入樹根、樹枝來吸收營養。當蟬的幼蟲長大,要變為成蟲時,便將自己的蟬殼脫在樹根或樹幹上,蛻變為成熟的成蟲,展翅飛去,到處鳴唱了。人們常說的“金蟬脫殼”指的就是這種蛻變,它已成為成語,比喻施計脫身逃跑。認真求證一下,無論是脫殼之前還是脫殼之後,蟬總是蟬,只是幼蟲變作成蟲而已。但是,脫殼方法獨特,幼蟲留下軀殼,成蟲以原貌從軀殼中脫穎而出,在原基礎上得以延伸和保持。因此,人們將蟬的蛻變現象,比喻世間連續保持的事物,或是聯貫取得的成果了。“蟬聯”用在體育比賽保持原有的榮譽稱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