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螞蚱的生長過程。
螞蚱又名“蚱蜢”、“草螟”、“ 蚱螞”、“蝗蟲”。
食性:喜歡吃肥厚的葉子,如甘薯、通菜等。
變態:不完全變態。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交尾後的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產下約50粒的卵。 產卵時,雌蟲會分泌白色的物質形成圓筒形栓狀物,然後再把卵粒產下。
—————————————————————————————————————————————————
螞蚱- 概要
通常為綠色、 褐色或黑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 像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達,尤其後腿的肌肉犟勁有力,外骨骼堅硬,使它成為跳躍專家,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器,產卵器沒有明顯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別。
交尾後的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產下約50粒的卵。 產卵時,雌蟲會分泌白色的物質形成圓筒形栓狀物,然後再把卵粒產下。
蝗蟲的卵約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幼蟲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時其外形和成蟲很像,只是沒有翅,體色較淡。若蟲在最初的一、二齡長得更像成蟲,但頭部和身體不成比例。到了三齡長出翅芽,這是四齡翅芽已 很明顯了。五齡時若蟲已將老熟再取食數日就會 爬到植物上,身體懸垂而下,靜待一 段時間,成蟲即羽化而出。 (形態及生活習性): 蝗蟲的成蟲及幼蟲均能以其發達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莖、葉。
成蟲的後腳腿節具有一列相當於彈器的乳頭狀突起,前翅徑脈基部有相當於弦器的粗脈,二者摩擦時,振動翅的震區便可發出聲音,這就是它們的發音器。蝗蟲的聽器也很特別,位於腹部第一節的側方。
螞蚱 - 台灣稻蝗
WFPJDAFR53MG6DYMPR8KTHM7L 國際專外型特徵:體長雄 21~31mm、雌24~39mm,體背灰褐色,腹部和腳是綠色,體色差異頗大,會與棲息環境相似,形成保護色。生態習性:稻蝗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區草叢中極常見的蝗蟲,每年可發生兩代。蝗蟲之所以要群體活動主要是因為生理上需要高溫靠在一起可以保溫。
成蟲的後腳腿節具有一列相當於彈器的乳頭狀突起,前翅徑脈基部有相當於弦器的粗脈,二者摩擦時,振動翅的震區便可發出聲音,這就是它們的發音器。蝗蟲的聽器也很特別,位於腹部第一節的側方。依蝗蟲的生活習性可分成遷移型與非遷移型,二者皆對作物有很大的威脅,尤以前者破壞性甚強,只要其過境則所有的綠色植物莫不被啃食殆盡。蝗災所帶來的震撼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其食性甚雜,遍食各種綠色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更是愛不釋口。
若蟲(幼蟲)亦稱蝗喃,外型酷似成蟲,可是只具翅芽,善於跳躍,須經四至七次脫皮後,才會蛻變成善跳又善飛的成蟲。蝗蟲有的擁有短觸角及短的產卵管,目前全世界約有五千多種的蝗蟲。 蝗蟲身體最長的部分便是後腳,大約與身長相等,而一躍便能跳出身體八倍長的距離,而蝗蟲的後腳也是它的最佳樂器,和翅膀互相摩擦便可發出聲音。
分類:屬於直翅目中蝗蟲目的所有昆蟲。
種類;全世界約有12000種,台 灣目前已知有100多種 。
生活史;卵→若蟲(幼蟲)→成蟲 。
台灣人稱為草螟仔有首民謠“ 草蜢弄雞公” ,歌詞中即描繪這種小昆蟲與大公雞相互逗弄的情形,這是台灣早年鄉間常見的畫面。 蝗蟲過境是大家耳熟能響的成語。
食性:是植物食性昆蟲,大部份不特別挑食。
另類: 棱蝗 ,習慣棲息於潮濕裸露地面,主要食物苔蘇類植物。
棲息環境與保護色:機乎有典型的保護色,在草叢中有絕佳的隱身效果,後腳粗狀發達,善於彈跳,遇到危急是它們慣用的避敵方法。
交配行為;和其它昆蟲比,交配時間比較久, 因此雌下雄上.夫妻檔的畫面屢見不鮮。
業版 盒裝零售版 吉林龍興網路 河北白氏昆蟲有限公司
東亞飛蝗:
東亞飛蝗 我國發生的三大飛蝗之一,在我國大致分布在北緯42。以南的沖積平原地帶,北起河北,山東陝西以南,西至四川、甘肅南部以南均有發生為害。 形態 雄成蟲體長33~48毫米,雌成蟲體長39~52毫米,有群居型、散居型和中間型 三種類型,體灰黃褐色(群居型)或頭、胸、後足帶綠色(散居型)。頭頂圓。顏面平直,觸角 絲狀,前胸背板中降線發達,沿中線兩側有黑色帶紋。前翅淡褐色,有暗色斑點翅長超過後 足股節2倍以上(群居型)或不到2倍(散居型)。胸部腹面有長而密的細絨毛,後足股節內側基 半部在上、下降線之間呈黑色。卵囊圓柱形,長53~67毫米,每塊有卵40~80餘粒,卵粒長 筒形,長4.5~6.5毫米,黃色。第五齡蝗蝻體長26~40毫米,觸角22~23節,翅節長達第四 五腹節,群居型體長紅褐色,散居型體色較淺,在綠色植物多的地方為綠色。 北京以北一年1代,黃淮海流域一年2代,南部地區3~4代。全國各地均以 卵在土中越冬。黃淮海流域第一代夏蝗5月中下旬孵化。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 第二代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成蟲。卵多產在草原,河灘及湖河 沿岸荒地,1~2齡蝗蝻群集在植株上,2齡以上在光裸地及淺草地群集。密度大時形成群居 型飛蝗,群居型喃和成蟲有結隊遷移或成群遷飛的習性。旱年可造成秋蝗大發生,第二年常 形成夏蝗嚴重為害。1頭東亞飛蝗一生可食鮮玉米葉80克,成蟲期食量為喃期的3~7倍,喜 食 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雜草,飢餓時也取食大豆等闊葉作物。地形低洼、沿海鹽鹼荒地、 泛區、內澇區都易成為飛蝗的繁殖基地。螞蚱 - 防治方法
⒈農業防治
⑴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⑵做到大面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
⑶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變作物的布局,減少蝗害。
⒉生物防治
⑴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
⑵大面積施用蝗蟲微孢子蟲。
⒊藥劑防治
大面積使用藥劑防治蝗蝻應掌握蝗蟲在3齡以前。
用75%馬拉硫磷乳油進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噴霧。飛機防治每畝用60~70克;地面噴霧,每畝用75克,或用45%馬拉硫磷乳油地面超低容量噴霧,每畝用75~100克,或20%敵馬合劑,每畝用100克或1.5%林丹粉劑,每畝用1.5~2千克噴粉。
螞蚱 - 養螞蚱 的注意事項
一、養殖蝗蟲種源的選擇和鑑定
確定蝗蟲種類的方法有:
⑴諮詢蝗蟲分類專家。
⑵查閱蝗蟲檢索表或圖譜。
⑶諮詢有經驗的蝗蟲養殖戶。
⑷把蝗種寄送給客戶鑑定審查等。
常見的養殖蝗蟲種類有:東亞飛蝗、棉蝗、中華稻蝗、中華蚱蜢等。這些品種各有優缺點,要綜合考慮其生長周期、代數、味道、食料、個頭大小以及客戶所需品種等因素,並結合當地的氣候、食料來源等情況選擇養殖品種。
二、蝗蟲養殖棚的建造
棚的面積視蝗蟲的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300隻左右的成蟲。利用自然條件養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4月底前完工,因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三、若蟲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歡取食鮮嫩植物,此期蝗蟲非常纖弱,應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溫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時以上,濕度保持15%左右,這種條件下蝗蟲最活躍,喜食,有利於生長。
⑶三齡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時要保證棚內有充足的食物,否則影響其正常生長,還會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
⑷保持棚內乾淨,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發生。
四、 蝗蟲是災害性昆蟲,它不同於其它的特種養殖業,養殖它一方面可以變害為寶,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蟲的種量,形成了潛在危害。必須對它的養殖進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成規模的養殖,按1畝地養殖為標準,在養殖場地四周應建有半米寬的植物染毒隔離帶,周圍要用鐵絲網做圍欄,並配有農藥噴霧器,殺蝗蟲的農藥有很多種,可以用75%馬拉硫鱗乳油,也可以用2.5%敵殺死等菊酯類殺蟲藥進行殺滅。
養殖戶如果不想對蝗蟲進行養殖,要進行最後一次的滅絕措施。養殖戶不想養殖了,應提前做好準備,在每年的春季5月20號之前不能反養殖棚撤掉,待蝗蟲全部出土以後,未成蟲之前,用農藥將其全部殺死,這樣就不會有危害了。養殖戶在秋末之前,決定不在養殖了,必須在9月10號之前,即蝗蟲沒有交配前將其全部出售,或用農藥殺死,不得讓其在養殖棚內產卵,這樣的措施才能保證根除以後的潛在危害,利於養殖蝗蟲產業的健康發展。
螞蚱 - 食用價值
中國食用蝗蟲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人們習慣將蝗蟲洗淨用油炸,佑酒食用,據《食用昆蟲與菜譜》一書中介紹,蝗蟲體內含有蛋白質73.5%,胺基酸18種,總含量為20.3%,蝗蟲體內還含有維生素B1、B2、E、A胡蘿蔔素和豐富的多種維生素,4種脂肪酸和豐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種類有中華稻蝗,東亞飛蝗等。
蝗蟲在全世都有都有以蝗蟲做食品的習慣,蝗蟲的肉質鬆軟,味美如蝦,各大賓館、飯店煎炒烹炸做出的“油炸螞蚱、陸地飛蝦、飛蝗騰達”等幾道菜手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又如墨西哥近年來出版的一本叫《吃昆蟲》的冊子,書末列舉了40多種昆蟲菜餚加工譜,其中列舉的第一例就叫做“中國風格”的“花生炒蝗蟲蝦米”據昆蟲菜譜集錦介紹“蔥炒蝗蟲”鍋內投入清油或者豬油,把新鮮洋蔥片炸熟,再加入洗淨後的蝗蟲略煎一會,再加入食用香料(如五香粉、桂皮粉)以及大蒜、辣椒粉等,然後噴少許水拌勻。炒熟,將蔥炒蝗蟲作為麵包的夾心即成為蝗蟲三明治。
編輯本段 回目錄 蝗蟲 - 藥用價值蝗蟲不但是美味佳肴,中國人除了用蝗蟲做食品外,也有做藥用,而且還有治病良方,蝗蟲焙乾,研末,每次服3克,一日三次,用酒送服,治療破傷風,〈本草綱目拾遺〉用砂糖和服,治小兒驚風,皆取本品治痙攣、息內風,但均屬治表(緩解症狀)之法,宜於治本對因的藥物配用,螞蚱鉤藤湯,用蝗蟲10頭 ,鉤藤15克,薄荷10克,加水煎服,來源於〈百草鏡〉本方取蝗蟲,鉤藤息風熱,用於驚風發熱,抽搐痙等。螞蚱湯,蝗蟲30頭,加水煎湯,分3次服,來源於〈本草綱目拾遺〉本方專取蝗蟲止咳降逆,平喘,用於百日咳,咳嗽氣急,連連不已。亦可用於支氣管炎哮喘。
圖片來源:http://www.huangchong.net
蝗蟲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5MDcwNDA=.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5MDc5N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