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現象

蝸居現象是指因為房價高,一輩子背負按揭貸款包袱的社會現象。

由來

最近正在熱播的一部電視劇《蝸居》,收視率相當不俗。拋開電視劇中關於“貪官是否忠於愛情”,“小三是否很賤”之類的話題不談,片中展現出的“房奴”問題,以及關於當今持續攀升的房價和年輕人買房的問題不僅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熱議,而且還引來日本、美國等國外媒體的關注。

各方看法

我們是開發中國家,我們面臨的包括“年輕人買房”之類的問題自然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們或許更需要強調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而不是無謂地爭論。
針對大學畢業後踏入工作崗位不久的“80後”們究竟該不該買房,或者說針對青年人的置業問題,有種種說法。關於房地產和房價的問題是相當複雜的,或許與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有關,但肯定與所謂的“美國式夢想”不搭界。在時下的中國,房地產業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商業,而是金融業、投資業,乃至政府利益最為集中的領域。有人喜歡稱房地產業是“泡沫經濟”,內含的擔憂不無道理。確實,按照目前這種房地產市場對社會財富的吸納能力,一旦出點差錯,年輕人的夢想會破滅,許多人未來可支配的收入將打水漂,嚴重時甚至關係到國家的金融安全、物價穩定、貨幣保值和社會安定。
人們都在討論為什麼房價會這么高?有人指責地價增長太猛,間接批評政府不恰當地經營土地助推了房價。有人用“租售比”等概念去分析,說房價已經極不正常。也有人爭辯說,由於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乾什麼都不如炒房掙錢,房價炒高了也是沒辦法的事。而不管怎么爭論,如今的高房價已是冷冰凍的現實,而且近期內似乎不會有大的變化。即使現實如此,但如果我也說“年輕人不該買房”,哪怕我加上“最好不要”、“近期不要”等等的修飾語,恐怕我也難逃一頓板磚。為什麼呢?因為許多年輕人會說,房子已不僅僅是房子,而與人的安全感、幸福感有關,對男生而言甚至事關責任感。有人可能會詰問:“你已經有房了吧?”“你讀過‘大庇天下寒士’的詩句嗎?”“你有知識分子的良知嗎?”總之,這是讓人很難回答的。
幾個假設:假設我們充分滿足了年輕人買房的要求,那么進城農民工的買房要求要不要滿足,何時滿足,怎么滿足?要知道,不僅是農民工,還包括不少城市中的下崗工人和生計艱難的小攤小販,同樣面臨房租上漲、無力買房的窘境,如若不照顧他們的安全感、幸福感是否也不夠公平?
如果再假設,讓政府無償提供土地以降低房價,而通過大幅度提高稅收來彌補城市發展的資金需求,這辦法怎么樣?這辦法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問題是向誰徵稅?征多少稅?一旦擴大徵稅的口子一開,今天你買了便宜房子,明天你會不會抱怨稅收的不公平?如果我們將“年輕人該不該買房”這一問題延伸一下,假設成為年輕人怎樣去買房的問題,思考的角度可能就不一樣了。青年學者廉思在其新作《蟻族》一書中,描繪了生活在大城市中一些工作不穩定、居無定所的年輕人的困境,並寄予深切的同情。但他同樣有對當代青年人價值觀的困惑:“蟻族們有夢想,只是這些夢想的表述形式可能是5年內有房有車。有人批評說這一代青年太物質,可是這樣的價值觀卻是現實教給他們的。”讓他憂慮是,如果年輕人對自我奮鬥的意義不斷地焦灼和懷疑,把過錯都推給社會,人生的路真的會越走越窄。
美國《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等國外媒體在關注中國的“蝸居現象”時,共同提出“發展必然帶來問題”這一論點,這或許是已開發國家自身經驗的自覺。我們是開發中國家,我們面臨的包括“年輕人買房”之類的問題自然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們或許更需要強調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而不是無謂地爭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