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結構:
1、蝶骨:
蝶骨位於顱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形似蝴蝶,由蝶骨體、大翼、小翼及翼突構成。
蝶骨體呈立方形,居正中,中含蝶竇。體的上面呈鞍狀,其中部凹陷為垂體窩,容納垂體。蝶骨大翼起自體的兩側,向外伸展,構成顱中窩底的外側部分,眶的外側壁和顳窩的底。
蝶骨小翼從體前上部向外側突出。蝶骨小翼與大翼之間的眶上裂,溝通顱腔和眶。
蝶骨翼突起於體與大翼交接處下方,分成翼內板和翼外板。
位於顱底的單骨。幼畜有基蝶骨和前蝶骨,成畜相癒合。可分體、兩對翼和一對翼突。基蝶骨體與枕骨基底部相接,顱腔面稱蝶鞍;一對顳翼參與形成顱中窩。一對翼突由基蝶骨體分出,基部在馬、狗有翼管穿過;前緣形成翼嵴。前蝶骨體與篩骨相接,骨內在馬、牛和豬含有蝶竇;顱腔面的後緣除狗外形成視交叉溝,兩端通視神經管。一對眶翼參與形成顱前窩和眶內側壁。翼嵴之前為翼齶窩,前後各有一組孔,供腦神經和血管通過。禽蝶骨形成顱底大部分。
2、蝶骨:
蝶骨,形如蝴蝶,是位於前方的額骨、篩骨和後方的顳骨、枕骨之間的骨頭。其橫向伸展於顱底部,分為體、小翼、大翼和翼突四個部分。
蝶骨體部位居中央,上面構成顱中窩的中央部,呈馬鞍狀,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體窩;體部內有空腔,叫蝶竇,向前開口於鼻腔。小翼從體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後緣是顱前窩和顱中窩的分界線。小翼根部有視神經管通過,兩視神經管內口之間有視交叉溝連繫。大翼由體部平伸向兩側,繼而上翹,可分三個面:腦面位於顱中窩,眶面朝向眶,顳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處由前向後可見圓孔,卵圓孔和棘孔,從棘孔入顱的腦膜中動脈在骨面上留有動脈溝。體部兩側有由後向前行走的淺溝,叫頸動脈溝,頸內動脈經頸動脈管入顱後行於此溝內。在小翼和大翼之間有狹長的眶上裂使顱腔與眶腔相通。翼突位於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內側板和外側板構成,兩板的後部之間有楔形深窩叫翼突窩,翼突根部有前後方向貫穿的翼管。
與蝶骨翼突相關的疾病:
神經纖維瘤病Ⅰ型患者合併蝶骨翼發育不良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手術治療方式、手術併發症和預後.方法回顧性分析了1例神經纖維瘤病Ⅰ型合併蝶骨大翼發育不良患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治療方式及預後.結果本例患者為女性,14歲,臨床表現為右側搏動性突眼、視力消失、頭面部"咖啡斑".影像學檢查發現右側眼眶擴大和蝶骨大翼完全缺失.術中使用人工"塑形"的鈦網在眼眶和顱中窩之間作為"襯托物",在鈦網上再覆蓋骨膜進行顱底缺損重建術,術後發生手術相關性感染,經過抗感染和引流治療後感染控制.患者術後1個月眼球突出明顯改善,眼球搏動消失,隨訪28個月症狀無復發,顱骨未見吸收.結論神經纖維瘤病Ⅰ型患者合併蝶骨翼發育不良是一種罕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應進行個性化治療.使用鈦網經顱入路對蝶骨翼發育不良進行顱底重建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方法,它能夠改善臨床症狀且未見顱骨吸收,但是存在手術相關的感染風險。
蝶骨翼突形態學結構:
翼突:
翼突外側板寬而薄,其外側面朝向前外側,構成顳下窩的內側壁,為翼外肌下頭的起始處,亦作為上、下頜神經阻滯麻醉定位的骨性標誌。翼突內側板窄而長,其下端較尖並彎向外下方,形成翼鉤(翼突鉤),有齶帆張肌腱呈直角繞過。齶裂手術時,常將翼鉤鑿斷以減少齶帆張肌的張力,以利於組織減張縫合。
翼突上部前面與上頜體後面間的裂隙稱翼突上頜裂,頜內動脈的末段經此裂進入翼齶窩;翼突下部前面與上頜骨體下部後面相接,形成翼突上頜縫,又稱翼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