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西黃耆

蜀西黃耆

蜀西黃耆(學名:Astragalus souliei G. Simpson)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根直伸,暗褐色。

莖直立或上升,多分枝,高10-25厘米,帶暗紅色,被白色短柔毛。

奇數羽狀複葉,具11-17片小葉,長5-7厘米;葉柄長1.5-2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0.5毫米,先端急尖,中部以下合生,下面散生白色柔毛;小葉橢圓形或近圓形,長5-10毫米,寬3-6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兩面被白色短伏貼柔毛,具短柄。

總狀花序生4-7花,稍疏鬆,近傘形;總花梗腋生,通常較葉短;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花梗較苞片短,連同花序軸均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鍾狀,長6-7毫米,外面散生白色短柔毛,內面僅萼齒被毛,萼齒線形,下邊3齒長約3毫米,上邊2齒長約2毫米;花冠黃色,旗瓣狹倒卵形,長13-1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長11-13毫米,瓣片狹長圓形,寬1-1.5毫米,基部具短耳,瓣柄與瓣片近等長,龍骨瓣較翼瓣短,瓣片半卵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與瓣片近等長;子房線形,被白色短柔毛,具柄。

莢果狹長圓形,帶紫紅色,長2.5-3厘米,寬約4毫米,果頸較宿萼稍短。

種子10-20枚。

花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2900米間的山溝溪邊及石隙中。

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西部(理縣、寶興、康定)。模式標本采自康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