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 漾濞彝族自治縣 (市、區) 瓦廠鄉 (鎮),地處 鄉(鎮) 邊,距 鄉(鎮)政府所在地10.00 公里,到鄉(鎮)道路為 路,交通方便(不方便),距縣(市、區) 公里。東鄰 ,南鄰 ,西鄰 ,北鄰 。轄 、 、等16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345 戶,有鄉村人口1307 人,其中農業人口 1307 人,勞動力 796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796 人。全村國土面積 26.41 平方公里,海拔 1,880.00 米,年平均氣溫 25.00 ℃,年降水量 800.00 毫米,適合種植 核桃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591.61 畝,人均耕地 2.0 畝,林地 34,448.33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494.3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38.0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 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91.61 畝(其中:田225.00 畝,地 2,366.61 畝),人均耕地 1.98 畝,主要種植 種植業 等作物;擁有林地 34,448.33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77.34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21 畝,主要種植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5.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15.00 畝;草地 0.00 畝;荒山荒地 0.00 畝,其他面積 2,554.33 畝。有 等資源。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通 是 、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 229 戶通自來水,有 116 戶飲用井水,有 48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有318 戶通電,有 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252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77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74 戶(分別占總數的 %和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 否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10.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0.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0 輛,拖拉機 0 輛,機車 61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565.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565.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20 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494.32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403.32 萬元,占總收入的 %;畜牧業收入 60.50 萬元,占總收入的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53 頭,肉牛 54 頭,肉羊 352 頭);漁業收入 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 1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 2.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工資性收入 27.92 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 1,538.0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7.92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4 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 30 人,到省外務工 14 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345 戶,共鄉村人口 1307 人,其中男性 906 人,女性 401 人。其中農業人口 1307 人,勞動力 796 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295 人,參合率 %;享受低保 118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1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2 所,校舍建築面積 21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2 人,在校學生 人,距離 鎮中學10.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1 人,其中小學生96 人,中學生75 人。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5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1 人,少數民族黨員 61 人,其中男黨員 16 人、女黨員 人。該村黨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16 等 個村民小組。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民文化素質差,科學技術利用率低,沒有規模支住產業,村內立體氣候、環境惡化、水利條件差、傳統農業耕種,民眾素質有待提高,沒有企業,交通條件落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村內的海拔氣候,大力發展核桃、烤菸特色經濟作物,重點解決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培訓勞動力,加大勞動力的輸出,建立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全面改變全村生產生活條件。